【编者按】没有了“牛肉膏”、“瘦肉精”、“柠檬黄”等食品添加剂,我们的食品环境就安全了吗?在杭州家乐福涌金店购物的黄女士一个细心的发现回答了这个问题:2011年4月30日去买东西,竟然买到了生产日期是2011年5月1日的产品!
大超市何以集体失守
一个小供应商让家乐福、乐购、百佳等中外零售商集体失守,那些改过日期的产品是如何堂而皇之地走上货架?向来给消费者安全、可靠印象的大零售商又是如何把关供应商?而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究竟应该由谁来担责?
大超市的关卡
“公司正在进行内部自查,并将在事情查清楚之前先将产品下架,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家乐福华南区公关经理李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此前家乐福并不知道供应商集味佳将产品改日期后再进超市的问题。乐购华南区公司事务部相关人员也表示正在调查,一旦查出问题将追究供应商的责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超市食品采购总监透露,在引进一个供应商时,超市一般会设置三道关卡。一是企业资格审查,要企业提供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商标证书等,这是企业的身份证明,说明它具有一个合理合法的经营权。二是商品验证。食品要提供食品检验报告,一般国内的食品检验报告是按年度走,进口食品是按批次走。有少部分要求严格的大超市,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季检、月检报告,这需要供应商自己向国家质监部门送检。
“我们都是按照国家的规定引进新品,每个供应商进入时都要提供一大摞的资质验证资料给我们,宝洁、可口可乐也不例外。如有20个单品的供应商,它提供的资料就有3厘米~5厘米厚。而这些由超市经过国家培训的质检专员来把关。”她说。
第三关是验厂。如沃尔玛与供应商的合同里写明委托第三方验厂,供应商要配合。与沃尔玛、家乐福都有合作的熟食类商品供应商——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飞跃告诉记者:“沃尔玛与家乐福都委托了第三方机构CCIC与SGS对供应商进行验厂,主要是查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及工厂环境等。一般在新供应商进入时会验一次,以后不定期抽查。”
但是验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奏效。如沃尔玛、家乐福等有上千家供应商,外聘的第三方机构验厂也只能是抽查,几乎没有可能让所有的供应商都轮上。“所以验厂对供应商也就起到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
而经过这三道关卡后,供应商的产品进超市、上货架等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一位曾在家乐福门店担任十年处长之久的人士告诉记者,超市的收货部只是外观收货,主要看商品名称能否对上以及保质期,一般超市拒收已经超过保质期2/3的商品;同时理货员将商品摆上货架的时候也是看保质期,包括超市现场自己的质检人员也是看货架上的商品有没有临期(一般超过保质期2/3)、过期。所以在他看来,集味佳这种将产品改日期后再进超市的行为,超市很难发现。
而当货架上的商品到了临期后,超市就会将其下架、退货,但超市并不管供应商如何处理这些产品。“现在对于临期、过期产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超市自己加工的商品,如面包、蛋糕等,都是超市直接销毁掉。二是供应商供货部分,超市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一般在商品超过保质期2/3后就让供应商拿新的产品将这些临期的产品换走,或者直接退货给供应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超市的做法是,尽量在商品超过保质期2/3后就退给供应商,给对方一个处理的时间,供应商可以通过买赠、降价的方式处理掉。不过这很容易导致过期食品再次流入市场。
流通环节监管缺失
大超市的关卡没有阻止问题食品上货架,那么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究竟应该由谁来担责?
“超市是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货,如果供应商具备国家要求的各种资质验证,它就可以合理合法地进来。”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超市食品采购总监认为超市不该为此担责,超市每年都会向供应商索要一遍资质验证,所以更多的监管要靠政府。
“家乐福一个门店至少有4万种单品,商品部系统里可能有7万种~8万种单品,根本不可能对所有产品进行检测。所以我们只能相信政府提供的检验报告及各种资质验证,也只能监控到供应商产品的批次、保质期等,至于产品的灌装日期、生产过程等我们都无法掌握。”一位家乐福人士说。
而这次集味佳产品在家乐福、TESCO、百佳等超市货架上,出现同一类货物却采用了不同的生产日期和生产日期不同的印刷方法,却没有被超市发现或质疑。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超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国内外大型超市的门店员工就150人~200人,一个理货员要面对上百个单品,所以管理上确实存在疏漏。
事实上,在过往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超市也并未真正担责。“从超市货架上出去的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国家质监部门会先找到超市,如果超市拿出的供应商各种资质验证都合格,那么质监部门就会找到供应商。如果是供应商的问题,表面上受罚的是超市,但超市都会把罚款转到供应商身上,同时将该供应商清场,而且这种事经常发生。只有在供应商的资质验证不合格而超市进货的情况,受罚的是超市,但是超市都不会干这傻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他认为,对于这次出现的集味佳恶意更改生产日期的问题,首先要担责的是供应商,但超市把关不严,也不排除超市存在内部管控的问题,如采购吃回扣,所以超市无法置身事外。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