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客“血路”转行 珠三角过半购物点关门

2013-11-29 14:53:01 |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      曾经密布了购物点中山城桂路众多购物接待点、餐馆关门歇业。    曾经密布了购物点中山城桂路众多购物接待点、餐馆关门歇业

    

  曾经密布了购物点中山城桂路众多购物接待点、餐馆关门歇业。

 

  曾经密布了购物点中山城桂路众多购物接待点、餐馆关门歇业。

  

  曾经密布了购物点中山城桂路众多购物接待点、餐馆关门歇业。

 

  曾经密布了购物点中山城桂路众多购物接待点、餐馆关门歇业。

  

  陈先生将购物点转型改成了饮茶吃中山特色美食的地方。

 

  陈先生将购物点转型改成了饮茶吃中山特色美食的地方。

  旅游法实施两月严打强制、欺骗购物 一些旅行社为避嫌连正常的旅游购物都取消了

  新《旅游法》重点打击强制、欺骗游客购物,在新法实施两月后,记者近日对广州、中山、惠州等多处购物景点比较集中的路段进行了暗访发现,半数以上购物点关门,曾让不少人“盆满钵满”的购物点开始走入末路。

  有关专家表示,违规旅游购物店关门是必然的,不过一些旅行社对此误读,怕踩中雷区,连正常的旅游购物都取消了。专家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将很快出台细则进行解读。

  文/记者杨进

  图/记者庄小龙

  广州:有购物点“化身”百年老店

  记者昨日在广州多家之前为旅游购物点的商店暗访发现,这些购物点大多“从良”。越秀区内一家曾是旅游大巴接待点的玉器店已冷清了很多,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最近一个多月这里都很少再停靠旅游巴士。

  在番禺105国道和南大路上曾有两家旅游购物点,记者昨日未找到,致电该购物点老板,他很干脆地告诉记者,“关门很久了,做不下去了。”

  而记者在南大路的一条分岔口内,找到了另外一家购物点,有一辆旅游大巴停靠在该购物点门口,但游客三三两两,很快都上车走了。记者进入该购物点看到,门口是顺德某百年老店的分店招牌,里面摆放了各种广东特产,价格并不便宜。该店人员矢口否认这是一家购物点,“开门做生意,什么人过来我们都欢迎。”不过她承认,现在生意差了,“来的人少了很多。”

  中山:生意一落千丈多数已关门

  在中山与珠海交界的城桂公路景点众多,沿线购物点规模曾在广东境内首屈一指。

  记者昨日从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门口往五桂山方向驱车行驶,半小时便见到了10多家购物点,但大部分已经关门歇业,沿途已经很难见到旅游大巴。

  在五桂山商业街,马路边有多家旅游购物点。其中一家“长城酒店”占地数千平方米,记者透过窗户看到,酒店内设有多个包房,还有摆放特产的铁架,但早已人去楼空。

  附近的“贵山餐厅”之前以接待游客团餐为主,如今生意一落千丈。下午6时左右,餐厅内只有一名看店的人员,店内灯光昏暗。

  据该看店人员介绍,《旅游法》实施后,来这里订餐的旅行社少了,原来最旺的时候一天可以开设300多桌,现在只有50多桌,有时候才10多桌。

  惠州:以前有保障现在拼价格

  在惠东县通往巽寮湾的324国道及周边景区内,各种海产品、特产店沿途密布,最多的地方甚至一公里有5家。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也看到,这里的购物点门口停靠的多是一些私家车,很少见到有旅游大巴。记者进入一家购物点看到,有两位游客在挑选海产品,其中一位告诉记者,导游不肯带他们过来,“只是朝这个方向指了一下,说这边可以买到海产品,还反复强调,回去不能说是他带的。”

  当地一家海产品购物点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有旅行社“保障”,不愁找不到销路,现在要拼服务、拼价格,“我有几个开购物点的朋友,已经关门转行了。”

  在中山市五桂山镇,有一条曾密布了购物点的城桂路。但《旅游法》实施两月来,这里购物点多数以上已关门歇业,接待团餐的饭馆,由之前每天有300多桌客人下降到最少只有10来桌。

  事实上,记者近日对广州、中山、惠州等多处购物景点比较集中的路段进行了暗访发现,半数以上购物点已经关门。

  “血路”有购物点转美食

  一位资深导游告诉记者,城桂路马路边一度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购物点,游客到这里,要被拉进店强制消费,被“砍”得满脖子都是“血”,故被称为“血路”,“名字虽然血腥,但一点都不为过。”

  据一位曾经在城桂路开办购物点的老板陈先生介绍,1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有购物点了,生意红火,“规模最小的购物点,服务人员都有60人左右。”

  陈先生告诉记者,《旅游法》实施前不久,一些购物点已经收到风声,大部分关门了,有的想靠这条马路上来往穿梭的游客“人气”来维持经营,但发现团客人数大不如前,经营压力更大。

  于是陈先生决定将购物点转型,原来摆卖茶叶的地方,改成了饮茶吃中山特色美食的地方,“我们只做炸乳鸽、鲮鱼球和中山脆肉鲩,我就请当地人来做的。”陈先生认为,现在转型还算成功,品茶吃美食都是自愿消费,基本上已经渡过了这个难关。

  购物点曾想做成大企业

  据行内人士透露,在广州一些郊区,之前不少“黑旅行社”推出过一日游,多数景点为免费,这些购物点也分布在景点沿途,“说白了,当时这些旅游线路基本就靠捆绑购物点来赚钱。”

  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一日游价钱从几十元到百元不等,但都给了报名点,“组织游客的旅行社看起来好像分文不收,其实不然。”他告诉记者,游客上车后,导游再以油费、路费、门票费等各种由头收回运输成本,然后再与购物点联系,大半行程都是在逛购物点,每天回扣的利润就十分了得。《旅游法》明令禁止这样的购物,生意自然做不下去了,至少有一半的购物点已经关门,其他也是难以为继。

  另外一位知悉购物点的业界人士告诉记者,购物点这个行当,除了和众多旅行社、导游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外,也有想做大成功转型的“理想”。陈先生的朋友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就是像北京某知名药企,当年他们也是在一些购物点推销跌打、烧伤药,后来用的人多,这家公司很快转型做成了大型药企。

  专家视点

  国家有关部门

  将很快出台细则解读购物

  对于购物点关门,广东旅行社行业协会秘书长郑文丽认为应理性看待。她表示,新《旅游法》实施前,旅游购物已有些“变味”,主要是商品货不对板、通过高价售卖然后回扣给旅行社,填补旅行社应得的成本,这样导致旅行社之间拼命压低价格,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旅游法》斩断了这一灰色链条。”

  郑文丽认为,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误读了《旅游法》中关于购物的规定,一些旅行社甚至怕引火上身或者踩中雷区,连正常的购物都取消了,导致一些正规的旅游购物、消费也走入死胡同,受损的还是游客。

  郑文丽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很快会制定相应的细则对《旅游法》中有关购物的条款进行解读、明确,保护正常的购物。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