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昨天,记者从工信部下发的通知中了解到,按照工信部和发改委的要求,即将启动的移动转售业务(又称虚拟运营商)试点中,业务资费将实行市
昨天,记者从工信部下发的通知中了解到,按照工信部和发改委的要求,即将启动的移动转售业务(又称虚拟运营商)试点中,业务资费将实行市场调节价。
市场定价资费更灵活
工信部表示,获得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的企业可以从基础电信企业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用户。转售企业在试点期间经营的移动本地、长途、漫游通话、短信、彩信和数据等转售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并对转售企业取消网内网外差别定价限制。这一规定实际上意味着虚拟运营商在业务定价上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结合自己的成本、用户、目标来确定业务资费。
对此规定,业内也认为,更为灵活自由的资费政策势必对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资费水平带来一定的冲击。不过,某即将获得虚拟运营商资质企业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今后虚拟运营商推出的业务资费会比运营商的资费更灵活,但实际资费水平不会明显低于运营商。“一来我们的业务是从运营商处批发来的,我们最终的业务资费肯定会高于批发价,亏本肯定是不行的;另外,我们和运营商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合作,移动转售只是一方面,不会因为价格战影响到和运营商的关系。”
虚拟运营商业务,从全球电信市场来看并不是一种主流的业务形式,即便在更加开放的欧美市场,虚拟运营商的市场份额也没有超过10%。不过中国的民营企业对于进入虚拟运营商市场热情还是很高的,目前第一批通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审核的“准虚拟运营商”就有21家之多,加上与中国移动合作的,以及未来陆续加入的,未来中国的虚拟运营商将达到一个可观的数量。
运营商分成尚未明确
此外,近期业内还有消息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与虚拟运营商在业务收入上的结算方式也已经确定,其中电信将采用按照用户ARPU(平均收入)来决定分成比例,即虚拟运营商发展的高端用户越多,可以获得的收入分成也越多;而联通将采取按照总业务收入决定分成比例的模式,即虚拟运营商获得的总业务收入越多,其可得分成也越多。不过这一传言并未获得联通和电信官方的确认,而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如果这一说法准确,那这明显是以用户质量或收入体现的代理政策,“这哪像虚拟运营商?简直就是代理商。”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