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超市内工作人员整理牛奶架。 徐乐静 摄超市内工作人员整理牛奶架。 徐乐静 摄 中新网金华11月8日电 (记者 徐乐静 见习记者 张骏
11月8日,当谈及南方奶牛之乡的现状,浙江省知名乳制品企业——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平无不感慨,不敢再提“南方奶牛之乡”六字。在他看来,“奶牛之乡”无疑是在败落,如今的产奶量都不及黑龙江省的一个县。
浙江金华人称“中国南方奶牛之乡”,一度是长江以南地区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金华市奶牛饲养量1.7万头,发展到2006年底达到3.4万头,增幅达80.60%;原奶产量从4.22万吨增加到9.89万吨,增幅134.4%。
2003年,国家对乳制品行业从QS准入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新政策进行规范,金华乳制品加工业抓住这次新契机,当地奶牛养殖业随之逐渐兴旺起来。
“金华奶牛饲养量如果不能在2010年达到10万头,南方奶牛之乡的美名恐怕就会旁落。”2003年,时任金华市农业局局长的傅利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常居安思危。
当时金华市奶牛乳品行业协会会长谭广潮也表示,即便2010年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那也是太少了。当年金华市乳品企业年鲜奶加工能力达到110万吨,能够提供的鲜奶产量只有8.54万吨。所以,饲养量达到10万头,产出的鲜奶也完全可以消化。
那时候,他们看到的,金华的乳制品行业、奶牛养殖业应该是一片光明。
10年后,当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治理加强,奶牛饲养成本大幅度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出现后,奶牛养殖业不得不承认,金华的养牛环境已经是过去式了。
中国乳制品行业十大优秀企业之一的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金华市境内。公司董事长李国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断感叹好景不再:“这几年做得很累,没有大的发展。”
金华市畜牧兽医局畜牧科科长高士寅坦言,“现在形势有个变化,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很快,对畜牧业的要求也很高,要控制(养牛)总量。”
曾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奶牛基地,如今金华奶牛数量减至3万头左右,奶企只剩10多家,“大部分还不是生产鲜奶为主,有鲜奶许可证的只有4家(奶企)。”高士寅还透露出,目前,整个金华地区正在继续缩减养殖面积,不过具体数据还未统计。
且不说2003年金华市农业局局长的希冀,单就2006年前后的政府,还在大力扶持金华发展畜牧业。
2006年,农业部将金华市列为农业部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区域,该市是浙江省唯一享受这项补贴的区域;在浙江省畜牧产业规划中,金华市也被列为奶牛乳品优势发展区,金华市本级的奶农享受浙江省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项目。
同年,金华政府明确提出把奶牛养殖作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奶牛饲养业政策,扶持资金从2002年的100万元,逐年增加到2006年的500万元。
“现在政策随着形势发生着变化,例如过去奶牛专项计划等扶持资金如今没有了,这一块资金用在生猪、家禽身上,将奶牛、生猪、家禽统一整合在了一起。”在高士寅看来,现在的政策并没有怎么减少。只是,奶企却明显感觉政策已今非昔比了。
曾经,在李子园的产品中超过50%是牛奶产品,如今该比例下滑到10%左右。李国平说,“我们企业想生存都在动脑筋,在慢慢转型。”
近两三年,李子园的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销售额每年增长20%。
曾经,金华市鲜奶年产量最多时有200多吨。而如今,李国平估计整个金华地区仅有鲜奶80吨左右,不足100吨;曾经李子园有3个牧场,超过4500头牛,如今也只剩下1个牧场,1500头奶牛左右。
采访最后,李国平自嘲:“被称为中国南方最大奶牛基地的金华,如今的年产奶量还不及黑龙江一个县了。”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