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庆长假适逢楼市金九银十,在此供需两旺的时间节点,个人房贷却成为了瓶颈,不少银行都以额度用尽为由暂停放贷。一些银行虽未停贷,但
国庆长假适逢楼市“金九银十”,在此供需两旺的时间节点,个人房贷却成为了瓶颈,不少银行都以“额度用尽”为由暂停放贷。一些银行虽未停贷,但也纷纷取消利率优惠甚至上浮利率。
这种现象此前实已频现端倪。为什么向来被银行视为“香饽饽”的个人房贷竟有沦为“鸡肋”之势?追根溯源,除了银行年底银根趋紧等短期因素外,“个人房贷荒”起码由以下三项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导致的。
首先,中国持续多年的货币过宽状况已在今年见顶回落。这主要因为中国独特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中最重要的变量——外资流入急剧放缓,再加之新一届政府着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反复强调货币政策“保持定力”,因此,起自今年上半年骤然而至的包括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社会融资规模大幅下降等一系列相关现象,实际已相互佐证地揭示出流动性趋紧并非短期、局部态势。
其次,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距离全面放开利率管制仅剩“最后一公里”,而金融机构在此不断倒逼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驱动下,势必只能将其吸纳成本越来越高的负债资金,更多地投向高风险/高利率贷款领域(如小微企业贷款),或者在利差难以覆盖成本的情况下,放弃以往一味注重存、贷款规模两头放大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转而更为注重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低风险领域。
最后,中国的个人房贷之所以在低利率条件下仍然为银行竞相抢夺,无非因为房价一路上涨行市下该类贷款违约风险几乎为零。但问题是,恰恰在此资金供给与需求相互刺激、相互推高的过程中,中国的房价泡沫已迅速累积至危险的程度。不久前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眼前已开始在温州等地有所抬头的“断供”现象,无不预示着房贷“盛宴”不可能在无人付出代价的情况下无休止延续。
因应上述三项基本面变化,“房贷荒”的出现可以被看作中国经济趋向平衡、收敛,以及金融体系趋向敏感、自主的良性信号。不过正如凡事皆有利弊两面,“房贷荒”的负面效应实则仍体现为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金融机构基于自身利益导向,其首先抛却的必然是还款能力相对较弱的借款人申请,但偏偏又正是这部分借款人,其购房需求更为依赖于外源性的资金支持。
支持首套、自住,以及改善性住房需求,这是一以贯之的以公平为导向的政策诉求,但是这类必须予以严肃应对的政策诉求在中国经济/金融不断提升其市场化水平的进程中,往往又很容易成为市场失灵难以覆盖到的角落。因此,这就必须仰赖政府“有形之手”及时进行矫正或填补,而“房贷荒”的出现,其具体应对措施,当可通过贴息、退税、政府担保等方式化解,免于殃及“刚需”。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