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沉船事故再调查

2011-09-16 00:57: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肇事船只载90多人并非罕见。在周五放假的时候,经常可见90多人同挤一船的情景。

  中秋过后的湖南邵阳夫夷河畔,静若处子。前几日热闹的救援、围观以及严阵以待的隔离现场,已恢复往日平静的模样;采沙过后留下的鹅卵石尾堆,好似一座座小山丘,东一堆西一片地耸立在河道中央;两条采沙船以慵懒的姿势各自停靠。事发地点的河道里,鹅卵石尾堆围成了半圆,尾堆上竖起了一块并不醒目的红色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和船只,曾有过鲜活而年轻的生命,未能等到2011年的中秋明月升起在夫夷河上空,便被这看似温柔娴静的河水吞没。

  36岁的邵阳汉子周前军,家住庄上周家村,是夫夷河上的一名修船匠。事发当时他正在岸边修船,听到了落水者的求救声,便驾起自己那叶只能装载两人的小舟,先将趴在船篷上的5名乘客救到岸边,再潜入水中依次救出4名溺水者。

  这4名溺水者,无一生还。周前军和几位村民,将打捞他们送往船只起航的渡口。赶来围观的当地国企职工小李(化名)正好看到了送过来的这几具还没来得及盖上白布的尸体。

  当天下午三点一刻左右,在赶往渡口的路上,小李二人搭载了两位神色慌张、急匆匆赶往现场的老师。据小李描述,这两位老师40多岁,神情紧张,脸色惨白。小李和同事问老师们:船上搭载了多少人?其中一位老师脱口而出:96人。另一位老师对此数字也并没有提出反对。

  这一数字令小李印象深刻,当邵阳县官方给出了实载50人的数字时,小李惊诧万分。

  本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实载96人比50人更可信。

  周前军和小李都告诉本报记者,肇事船只载90多人并非罕见。在周五放假的时候,经常可见90多人同挤一船的情景。小李到对岸的战时讲习学院时,还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拥挤。

  周学妹是周前军救起来的幸存者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肇事船只的核载人数,并非如官方所说的14人,而是45人。

  当记者问及那条船规定能载多少人时,周学妹说:“我看到过牌子,上面写的45人。”限载人数45人,也从另一位死难者彭纪明的父亲彭立雄口中得到了印证。

  一位挖沙船主告诉记者,塘田市镇共有这样的渡船6艘,都是一般大小。他还告诉记者,那条船看着小,但是浮力相当大,可以装十来吨。

  “洪峰通过”一说被质疑

  摩的司机老周想起9月10日凌晨,夫夷河水莫名其妙涨高了近2米。老周用鄙夷的口气淡淡说道:“是洪峰?如果是洪峰,就是雨水,雨水冲下来,那水是黄的,但那天涨起的水,还是绿水撒,骗谁哟。”

  9月10日凌晨,夫夷河水位莫名其妙地上涨了2米。邵阳县委书记蒋耀华和副县长段绍兴都曾否认人为开闸放水。他们的说法是,在沉船事故发生前的9月8日至9月10 日间,夫夷河上游的广西资源县3天降水为71毫米,9月10日凌晨恰逢洪峰通过夫夷水,因此水位上涨。

  有早些时候赶到当地采访的某电视台记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听到了一种说法,开闸放水,并不是为冲走尸体和淹没第一现场,而是为了遮盖河道中极不像样的、高耸着的鹅卵石尾堆。

  当地一位百姓也从一位来往密切的官员口中得到过同样的说法。

  塘田市镇属于夫夷河下游。一位当地人告诉记者,塘田市的沙子很有名,“细,软,干净”。十多年来,夫夷河上从未断过挖沙船。尽管当地政府曾经颁文禁止采沙,但愈演愈烈的采沙风令禁令成为一纸空文。

  当地一位政府官员表示,尤其是近几年来,挖沙从人工改为机械作业,挖沙速度非常快,加之沙子涨价迅猛,在金钱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现在河里几乎没什么沙子了,河床都挖出泥浆了。

  鹅卵石尾堆正是挖沙的副产品,河床的鹅卵石盖住了细软的河沙,需要拨开石头才能见沙。加之挖沙与河道管理不到位,鹅卵石便东一堆,西一片地耸出河面。

  一位村民感叹,挖沙导致夫夷河深一块,浅一块,便没人敢在河里游泳了。

  当地的渔民在夫夷河上捞鱼,渔船总会被搁浅在废弃的石堆上,一位村民称。

  赔偿协议

  这次事故,让在广东惠阳打工的彭立雄痛失爱女。彭立雄的女儿彭纪明仅有13岁,彭立雄不敢告诉还在住院的妻子这个噩耗。

  事故发生第三天,彭立雄赶回邵阳处理女儿的身后事。彭立雄说,与政府沟通赔偿细节的那天,工作人员“你去哪儿,他们就跟着往哪儿”,“一个宾馆最多放两个死者家属,不让我们跟外界接触。”

  他告诉记者,此前官方的赔偿数额是14.6万,但他们不同意,后来加到了20万。

  彭立雄是在看到一份承诺书后,才最后签下赔偿协议书的。这份承诺书承诺,如果同类情况赔偿总金额超过二十万元,不足部分由宣传部长唐和塘田市镇人大主席共同负责。

  承诺书上,有邵阳县委宣传部长和塘田市镇人大主席的共同签字。

  起先彭立雄认为,缺乏公章,仅由官员个人签字的承诺书没有效用,但宣传部长对他说:“我是政府部门的,这个情况由我们政府部门全权负责,我说的话,你还不相信?”

  “我看他签了承诺书,我就没办法了,签了字。”彭立雄说。

  签字后当即,彭立雄拿到了20万支票,但他至今还没有去提取钱款。

  在对尸体的处理上,彭立雄和他的家人与官员们发生了矛盾,甚至引发了肢体冲突。

  彭纪明的爷爷奶奶不同意当天火化,希望按当地风俗再等一两天。但政府部门的人表示,你们都已经签了字了,还有什么说的。

  9月11日下午5点左右,彭纪明的尸体被强行火化。

  全县公务员中秋加班

  2011年中秋节三天的法定假日,邵阳县全体公务员都显得“公务繁忙”。

  中秋正是回家团圆的日子,但因为这次沉船事故,记者从多方渠道证实,邵阳县所有的公务员,包括与事故并无太大关系的地税局和电信局,全都“加班三天”。

  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这三天我们都没有休息,都上班,全县所有的公务员都一样。领导还给我们开专题会,叫我们不要乱说话,不得议论沉船事故,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还要每天查岗,甚至签到。所有的人,包括已经去了长沙的都被叫了回来,是哪个岗位的回哪个岗位。”

  “哪怕玩,也得在单位玩。小孩也要管好,不许乱说话。”

  非常规的“加班”,加剧了基层公务员的诸多猜测。

  神秘的车辆和严密封锁的现场,令当地居民更是猜测不已。

  邵阳县是全国贫困县,贫困到一个县城只有一条主街道。许多年轻劳力都到广东以及株洲等地打工。摆渡船的主要乘客,就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9日那天下午三点多,小李在码头看到了5具尸体,没有盖白布,躺在岸边。随即他回单位上班,40分钟再回来时,发现岸边原来的5具尸体没有了,新换了四五具尸体,依然没有盖白布。而几辆救护车正赶来运人。蹊跷的是,9日那天晚上,新华社的记者在码头看到的盖着白布的尸体是10人。

  周前军和他的同伴在当天下午3点钟左右,就已将八九具尸体打捞完毕,并送至码头。为什么新华社记者在晚上还能看到10具尸体?难道这些尸体被打捞起来放在码头,一直从下午放到了晚上吗?

  更令小李心疑的是,一艘船载着一些人和消防员20余名,朝事发地点的下游开去,便再也没有开回来。

  人数的秘密

  在邵阳县,各种或真或假的消息满天飞。离事故发生地点较远的生意人、出租车司机等,都强烈相信死亡人数远不止12人。

  反倒是真正接近事情核心的村民和百姓,对死亡人数显得较为保守。

  但几乎一边倒的意见都认为,船上的人数肯定在90人以上。这与官方给出的50人数字形成鲜明对比。恐怕正是这一很容易推翻的“新闻发言”,使民众对官方给出的死亡人数及其他事故相关信息,不再相信。

  记者在当地走访时,听到了各种事故的细节,但大多数无法证实。比如有一家三口,奶奶抱着2岁大的婴儿来接上中学的孙子,最终三人均遇难;比如起航前曾由小船换大船;比如中途曾有十几个下船;比如有人看到了几十具尸体等等。

  邵阳县官方咬定的50位总乘船人数,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单。邵阳县新闻发言人、邵阳县副县长段绍兴对媒体说,乘客人数为50人的结论,是经过对塘田市镇中学和塘田市镇中心完小两所学校以及三个村100多个组进行核查而得出来的。

  50人的数字官方确定无疑,96人的数字,民众也确信无疑。这不可调和的矛盾,官方为什么不通过公布名单来打消疑虑和消除官民矛盾呢?

  事发早期邵阳县政府连死者名单都不肯公布,理由是当地有风俗,公布死者名单是对死者的不敬。但乘客名单,为何也不肯公布?难道这也有什么风俗之说吗?

  就连现在的12人死亡名单,也是前来采访事故的各路记者逐村调查采访,以及网友提供后,才拼接出来的。

  邵阳沉船,到底有多少秘密随逝者埋葬?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