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23”动车事故的调查情况一直广受关注。国务院调查组曾表示将在9月中旬公布调查结果,截至昨日尚未向社会公布报告。一位调查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组报告已经递交至国务院,“雷击破坏设备”的说法再次得到证实,同时管理问题也被确认,车站值班人员、电务等都有责任。
“7·23”动车事故的调查情况一直广受关注。国务院调查组曾表示将在9月中旬公布调查结果,截至昨日尚未向社会公布报告。一位调查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调查组报告已经递交至国务院,“雷击破坏设备”的说法再次得到证实,同时管理问题也被确认,车站值班人员、电务等都有责任。
58个车站还在使用同类信号设备
“雷击破坏了设备,列控设备的板出了问题,被击穿了。”上述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自然灾害的因素是造成此次灾难的重要因素。
他表示,当天的天气也很特殊,7分钟有100多次雷击,在温州当地也属罕见。“没有这么大雷击的话设备是可以用的,现在有50多个车站都还在用。”他说。
公开报道显示,7月28日于温州召开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首次全体会议上,铁道部副部长彭开宙曾表示,全国铁路和温州南站使用同类信号设备的共有58个车站、18个中基站。
遭遇雷击发生故障的信号设备,经历了调查组的模拟试验。但雷击损坏设备并不会直接导致列车追尾。西南交大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彭其渊告诉本报记者,此类设备都遵循“故障导向安全”原则,“(设备受到)损害的话,应该是要导向停车的,任何故障情况下都应该是如此。”
在“7·23”事故中,这一原则却未能起作用。
管理责任难逃
上述调查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铁路系统还是存在管理问题的,车站值班员、电务都有责任,应该把车停下来修,但却是边修边开,还没来得及修好就出问题了。
8月25日,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接受媒体专访时,曾明确指出了温州南站电务的责任。“信号系统当时有问题,没有正常显示。但温州南站电务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及时汇报,未进行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一表态引来了该电务段员工的强烈反弹。他们发表公开信称,“未进行故障处理”与事实不符,当时电务值班人员正根据车务登记的2个轨道电路区段故障进行故障处理。而“未按规定进行及时汇报”是职责混淆,此外“当时上海铁路局全路调控图也没发现故障信号,屏幕没有显示故障”也有失公正。
黄毅8月22日曾表示,将在认定事故性质、原因之后再加以确认这次事故的直接责任、间接责任、领导责任。目前,官方尚未公开责任认定和划分。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