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福建公布闽江死鱼事件初步调查结论:水域溶解氧含量低致使养殖鱼类缺氧死亡。
据来自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最新消息,近日发生的闽江古田段水口库区大面积死鱼事件原因已初步查明:该水域溶解氧含量低(监测平均值约为1.2毫克/升),致使养殖鱼类缺氧死亡。
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调查,今年8月27日,古田县黄田镇库区网箱鱼类出现异常,28日开始死亡,29日、30日死亡加重;古田县水口镇网箱养殖鱼类于8月29日出现异常,30日开始死亡,31日、9月1日、9月2日死亡逐步加重,9月3日晚养殖鱼类呈大面积暴发性死亡。死鱼过程呈现以下特征:急性、暴发性死亡;具明显浮头缺氧症状;鱼类挣扎、跳跃、游窜;主河道鱼类死亡严重;大个体的鱼类先死亡;死鱼由上游逐步向下游蔓延。
死鱼品种为翘嘴鲌、草鱼、鳊鱼、花白鲢,其中90%以上为草鱼,规格在1.5至2斤/尾。截至9月4日初步统计,此次死鱼事件造成800多养殖户受灾,发生死鱼网箱8800个,死鱼数量1.55万吨。
通过现场查看、走访调查、水质监测和鱼类样品检测分析、污染物排查及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查明,闽江古田段发生死鱼事件的原因是由于该水域溶解氧含量低(监测平均值约为1.2毫克/升),致使养殖鱼类缺氧死亡。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调查发现,造成溶解氧低的主要原因为:8月26日前,福建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造成该水域水温普遍较高;8月27日后,受台风“南玛都”大量降水的影响,大面积水体表层水温骤降,致使库区底层低溶氧水体与表层水交换剧烈,造成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出现通常所说的“泛塘”现象;30日,水口镇、黄田镇区域的降雨量分别高达149.1mm、102.3mm,暴雨冲刷地表的面源耗氧物质进入该水域,加剧消耗水体溶氧。
据介绍,死鱼事件发生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和省环保厅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闽江古田段养殖网箱死鱼事件进行调查;及时派出工作组赶赴古田,帮助指导受灾养殖户开展生产救助和灾后处理工作,指导帮助养殖户采取拖散网箱密度、安装增氧机、利用发动机搅动水流等增氧方式进行生产自救;指导制定《网箱养殖死鱼打捞填埋方案》,组织干部、调拨民兵预备役和其他乡镇人员,采取包片包干和群众有偿打捞的方法,全面打捞清理深埋江面的死鱼,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死鱼打捞任务;帮助统计养殖户受灾情况,全面摸清养殖户受灾情况。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