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连日来,福建最大河流——“母亲河”闽江的古田段惊现千万条死鱼,其数量远超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死鱼数量,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死鱼原因。
孤独而哀伤的捕捞者
黄田镇网箱中死鱼成堆
两口网箱中的死鱼
连日来,福建最大河流——“母亲河”闽江的古田段惊现千万条死鱼,其数量远超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死鱼数量,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死鱼原因。
9月2日,位于宁德市古田县黄田镇的龙丰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茂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从8月27日晚至今,仅该合作社渔民的网箱养鱼已死亡约900万条,经济损失超4000万元。
同时,位于黄田镇下游的古田县水口镇,网箱养鱼数与之相仿,也出现大量死鱼。
本报记者从黄田镇政府获悉,2日下午,古田县已在该镇召开渔民见面会,环保部门已将有关水样送交福州检测,结果仍需时日。
会上,谈及死鱼原因,古田县水产局官员表示,如果仅是缺氧,不可能导致如此大面积死鱼。
目前,大量死鱼直接丢弃闽江中,江水腐臭不堪。
而资料显示,位于古田下游约120公里的福州市,正是以闽江为第一水源地,其城区约75%人口饮用闽江水,其治下闽侯、闽清、福清等县市以及邻市宁德市均有闽江取水口。
由此,打捞死鱼已刻不容缓。
巨量死鱼
一弯黄月挂在天上,黑漆漆的闽江古田段江面上,渔灯照过去,成片的白花花的死鱼静漂着,空气中的腐臭气息令人作呕。
记者显然来迟了。
“前几天满闽江堆的都是死鱼,人都走得过去。”从一艘打捞船跨到记者所在的渔船上,年过六旬的张有义(化名)感叹说,除了网箱里的死鱼,江中翻白的很多都是重达十几斤的野生鱼。
这是距黄田码头约10公里的一处渔排,五天来,40口网箱中的30几万条鱼已基本死亡。
从8月28日至9月1日,张有义带领一些渔民,驾着最大达200吨的几艘船,以每天1公里左右的距离,尽力将这些网箱向水质稍好的上游拉移,意图保住网箱中“还有口气”的鱼。但至9月1日,他们放弃了努力,接受了亏损约200万元的现实。9月3日,他们的工作将转为清理网箱边角及箱底的死鱼。
“从未出现大规模死鱼,可能水质有点问题。”张有义喃喃地说,合作社的渔排就数今年养得最好,最大的可达15-18斤/条,部分刚上市。
见到记者时,魏茂慈刚从渔排返回龙丰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连日操劳,这位理事长显得疲惫不堪。
8月27日20时许,魏茂慈突然接到工人来电,说他在古田火车站桥头附近的网箱养鱼全部浮头。魏茂慈马上调来几艘船和几部增氧机赶至渔排,开动增氧机和船只发动机增氧,但已无济于事,至当晚22时,网箱鱼大量死亡。
随后,为防止死鱼污染网箱内剩余活鱼,魏茂慈致电生产队长和合作社,叫来20多位社员渔民,将100多网箱中的死鱼陆续捞,埋到岸边。
彼时,每艘船装了100多袋死鱼,每袋死鱼重达100多斤,20几人忙到天亮,至28日就捞了20多万斤。
“第一天大家还能帮得上我,后面没办法,只能自己顾自己了。”魏茂慈说,28日,距其渔排1公里外的网箱也出现浮头现象,29日晚,往下延伸几百米外的网箱也开始了,至30日,全镇的网箱基本都是死鱼。
“岸上已经没有埋鱼的地方了。”魏茂慈说,28日埋了一天,渔民们都累了,“没办法,死鱼只好往闽江里扔了。”
按惯例,4-6斤的鱼可以上市。就在不久前,宁德市场与魏茂慈预订了25车鱼,8000斤/车,但他只运走1车,“其他24车这次都死了!”
据其介绍,黄田镇是水口水库库区移民镇,养鱼业为仅次于马蹄笋的第二大产业,18个自然村有8个养鱼,今年仅龙丰合作社就有大鱼300多万条(2-6斤/条)、小鱼600万条(0.5-1.5斤/条),主要品种是草鱼、鲢鱼、白刀鱼、鳊鱼和光鱼,但已基本死亡。
目前,这些鱼类的批发价是:草鱼6元/斤、鲢鱼6.5元/斤、白刀28元/斤、鳊鱼9元/斤、光鱼15元/斤。
“这次社员全军覆没,几乎倾家荡产,非常惨重!”魏茂慈说,此次合作社每组少则损失二三十万元,多则像他损失300多万。合作社注册资本5494万元,多来自银行或亲友借贷。
另据水口镇湾口村渔民向本报记者透露,该镇溪岚村和湾口村合计3000多人,超八成人从事网箱养鱼,但截至2日,“死得差不多了。”
但令人担忧的是,大量死鱼倒入闽江,是否将对下游120公里外的福州市居民饮用水源造成影响。
资料显示,目前,闽江是福州市第一水源,供应市区月75%约210万人的饮用水,敖江供应25%。此外,福州治下的闽侯、闽清、福清等县市和邻市宁德也有自闽江取水。
而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仅在福州中心城区范围内,闽江两岸就规划布置了9个主要取水口,其中,由于水质等因素,该市将考虑取消东南区水厂等闽江取水口。
此外,第二水源敖江上游由于石材业污染,近年来福建省已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治理。
谁是元凶?
现在,魏茂慈最关心的是鱼的死因。“死也要死得明白!”
一开始,魏茂慈怀疑是缺氧所致。养鱼五年的他知道,台风前后天气变化大,气压不正常,鱼容易出现浮头现象,“一般溶氧量如果是3点多毫克/升,鱼就会浮头,第一天我测了才1.6毫克/升。”
但当晚的大力增氧,并不能像往年一样扭转乾坤。当28日鱼大面积死亡时,魏茂慈就向古田县水产局做了汇报。后者派人下来,剪开鱼肚子检测,回复说是溶氧量低所致,叫魏茂慈雇人埋掉死鱼。
但依常理,缺氧不可能导致如此大面积死鱼,魏茂慈怀疑另有他因。
29日,他继续向镇长做了汇报,镇长派了该镇分管农业的领导下去查看,该镇领导叫渔民们继续增氧。事实上,为了给鱼增氧,有社员甚至赶至福州抢购5台增氧机,但鱼仍是死亡。
29日,魏茂慈又致电宁德市海洋渔业局,当日该局也派人至黄田取样检测,也说溶氧量低,仅为1.7毫克/升。
9月2日晚,上述镇领导对本报记者表示,她是在8月29日下午的班子会议后,才听镇长说渔民反映死鱼现象。
当天,该镇领导致电龙丰合作社,并在社员陪同下来到双坑码头附近的库湾,发现网箱中的确有死鱼,“当时数量不多,后面死鱼范围和面积不断扩大。”
该镇党政办负责人认为,台风天气会造成水体缺氧,导致渔排损失,“今年不知什么原因,台风过后很厉害,死鱼的量多些,是否缺氧,水产部门还不好说。”
据该镇领导介绍,镇里今年上半年网箱养鱼约2700亩,由于损失继续增加,尚无确切数字。
与渔民说法矛盾的是,该镇领导指出,死鱼30日开始填埋至今,是镇政府答应给予填埋补助,叫渔民雇工在山上挖坑填埋,内撒石灰,还派人督促。
2日下午,黄田镇挂点领导、古田县人大副主任彭南平带领县环保局和水产局两位副局长,在该镇与几十位养殖户代表见面,而两位局长则去灾情严重的水口镇查看情况。会后,黄田镇书记和镇长前往县里向代县长谢再春汇报情况。
当日见面会的会议纪要显示,会上,古田县环保局副局长指出,闽江流域古田段近几年水样溶氧量都偏低,该局将对敏感段面采样并送到省里。
“到底是水质还是其他原因,还在查。”会上,古田县水产局则表示,死鱼解剖显示未发现疫病,建议环保部门将水样送交省里检测,之前认为是缺氧,但“缺氧也不会造成大面积死亡”,损失已上报福建省海洋渔业厅。
黄田镇镇长表示,此次该镇死鱼损失很大,希望有关部门帮助查找死因,给出技术层面的说明;为防二次污染,政府会出资帮渔民打捞死鱼,统一填埋。而黄田镇书记则表示,要请省里专家下来检测。
彭南平指出,9月1日,古田县环保局已再次取样送往福州,2日,谢再春要求其召开见面会。
彭南平说,死鱼原因众说纷纭,最终须由有资质的技术机构确定,为体现取样的公正性,渔民可送水样,具体是谁的责任将一查到底,而检测需要时间。
事实上,部分渔民已开始质疑附近的污染源。
“如果是缺氧,鱼不会逐段死亡,也不可能死80-90%。”水口镇湾口村一位渔民认为,溶氧量低不是大面积死鱼的原因,因为当上游的黄田镇31日鱼大量死亡时,水口镇的鱼仍然无恙,仅至2日1至2时才发现大量死亡,而下游的雄江镇2日尚无此情况。
这位渔民怀疑,罪魁祸首是上游南平市和尤溪县的众多造纸厂,借着台风带来的雨量偷排污水至闽江。
黄田镇有渔民则怀疑,该镇闽江边上的福兴医药公司(原抗菌素厂)和上游造纸厂均有嫌疑。
该渔民指出,有松峰村兴潮自然村村民发现福兴医药有一个排污口直通闽江水底,水面水质浑浊,冒白泡;古田县环保局已指出该排污口属违规。
知情人士称,3日上午,福建省海洋渔业厅官员将至古田实地调查死鱼情况。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