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关于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问题,因近来一组调查数据广被征引和传播而再次引起社会持续关注。数据是否全面,社会意见不一,但是农村生源比例下降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问题,因近来一组调查数据广被征引和传播而再次引起社会持续关注。数据是否全面,社会意见不一,但是农村生源比例下降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象背后总有更深层的原因。农村孩子上大学难、上名校更难这一结果,反映的正是城乡教育差别,以及造成城乡教育差别的农村基础教育欠账。据统计,农村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只有城镇学生的三分之一。投入的差距如此之大并经多年积累,必然影响到教育的结果。为此,要解决农村孩子上名校难,必须要靠制度救济。
在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之下,当前尤其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硬件投入,并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如城乡教师双向交流、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让优质的师资流向农村,切实改善农村教育的软硬件条件。
在制定以上投入措施的同时,教育部门还应该从现实出发,完善高招环节。一个成熟的社会,理应照顾弱势群体的权益,具体到高考招生上,重点高校应向一些欠发达地区倾斜,提高招生比例,给予农村考生相应的政策照顾,校正城乡教育资源失衡带来的结果不公。
另外,由于教育背景不同造成考生整体综合素质差异,农村学生在近年来推行的高校自主招生选拔中多处劣势。应当建立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比如加入地区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评价指标,对确实符合条件的考生实行加分或优先录取等办法,让农村孩子不至于因客观条件不足而失去脱颖而出的机会。
当然,差异化的高招录取必须要有科学严密的配套制度。必须完善资格认定标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强政策制定执行的监督力度,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避免浑水摸鱼。总之,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让改革真正惠及目标人群。(新华社)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