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息访保”惊现,即对那些常年上访的农民,只要其承诺不上访,就给予其低保资格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河南省对2009年至2011年6月的低保户检查显示,仅沈丘县、泌阳县、舞阳县、鄢陵县、许昌县五县,2009年至2011年6月期间,就有4.35万人骗领低保金。
据大河网报道,目前,河南各地查出众多违规冒领低保金人员,其中有不少“关系保”“人情保”“息访保”。所谓“息访保”,就是对那些常年上访的农民,只要其承诺不上访,就给予其低保资格。
从已公布信息的五个县看,截至2011年8月底,就有4.35万人次因骗领低保金被取消资格。其中,沈丘县清退农村低保6532户,总计11272人,占该县农村低保对象总数的21.4%;舞阳县清退农村低保2600户3680人,清退城市低保320户728人;泌阳县清退低保7212户14042人;鄢陵县清退低保1488户4463人,同时追缴违规发放低保金6万余元;固始县清退农村低保5500人;许昌县清退低保2285户4446人。
河南省监察厅网站显示,今年7月,河南省纪委、监察厅、民政厅、财政厅、审计厅五部门,联合开展“全省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检查内容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各类农村低保对象的认定,以及低保资金的拨付、发放、管理。
具体检查内容包括:低保户的报批程序,如低保对象是否符合条件,是否存在“拆户保”、“合户保”、“人情保”现象;低保资金的发放,如是否足额、及时拨付,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到位等。
目前,该专项检查的自查自纠阶段(7月20日至8月31日)已结束,即将进入集中检查阶段(9月1日至10月15日)。
近年来,骗取低保金的案例在各地屡见不鲜。一些不符合低保要求的人甚至是富人,通过虚报材料、“人情保”等手段长期吃低保金,而真正需要低保救助的人群却申请无门。
据财新网此前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介绍,根据现行低保政策,农村低保户的确定,必须由村委会调查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组织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并提出初步意见,报乡级和县级政府民政部门审批。低保资格确定后,还必须公示,接受监督。
但这套程序在执行中漏洞较多。如村委会干部就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低保资格公示缺乏明确要求等。
唐钧认为,必须强化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并在低保资格审查环节,由独立的机构对低保申请者展开家计调查,才能有效杜绝“人情保”“权力保”。■
(财新见习记者 林韵诗)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