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每一个怀有“知识改变命运”信念、从乡村走入都市的人来说,在他们记忆深处,可能都有一位深刻影响自己的乡村教师,帮助自己走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
对于每一个怀有“知识改变命运”信念、从乡村走入都市的人来说,在他们记忆深处,可能都有一位深刻影响自己的乡村教师,帮助自己走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
就像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督察长、上海汇添富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李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所说,由于西部乡村很多地方的家庭教育缺乏,全凭学校教育,因此老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如果老师只曾到过县城、自治州,视野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那学生的世界也往往局限于此。所以,要改变学生就先要打开老师们的眼界。
为此,在“河流·孩子”项目推进的四年里,项目组工作人员一直用“乡村教师培训”的形式来实践并且还在不断探索最有效的模式。在乡村教师培训模式的推进过程中,李文感受颇深,他表示,当务之急是建立规范化的培训体系,比如选取或者编写专用的培训教材、规范培训讲师和学员的筛选标准、建立合作机构的准入要求等等。只有形成了规范和模式,对乡村教师的培训质量才能有序提高,实现“河流·孩子”项目对乡村青年教师培训的初衷。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河流·孩子”项目对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的详细情况和未来规划,记者日前采访了“河流·孩子”项目的执行团队。
第一财经日报:你们所了解到的乡村教师特别是西部的乡村教师的素质状况是怎样的?对他们而言,最有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是什么?
项目组:经过国家数十年的教育投入和发展,中国农村教育的硬件条件已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以前农村教育对办学的要求低,首要的任务是保证教学所需的基本条件,所以国家大量的投入都是解决硬件问题。随着农村教育发展到今天,农村教育的瓶颈和症结不仅仅在硬件投入不足上,更在于教育理念的落后、师资尤其是优秀师资的匮乏。
西部教育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在经过近4年的和乡村教师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某项特定课程本身的知识和传授方法,而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教师的自我管理,这其中也包括自我减压、自我认可以及自信。
日报:培训只有一周,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该如何确保培训效果?
项目组:确实,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教师们反馈的效果非常好,这得益于我们在培训前针对性的准备。
今年是“河流·孩子”项目启动以来的第四年,我们通过总结前三年的经验并结合培训前的需求采集,识别乡村教师们共同的关注点,将此作为今年培训课程的重点。围绕这些重点,参考了专业咨询机构的建议,编排出一套课程体系。广泛与国内专业培训机构接触,从中筛选出优秀的专家,担任培训班的讲师,保证课程内容和讲师的质量。
日报:和其他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相比而言,“河流·孩子”教师培训项目的特色在什么地方?
项目组:“河流·孩子”教师培训项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统一的平台。这次培训有8家国内外一流的组织加入了这个平台,包括英孚教育、科学松鼠会、人众人教育等国内知名机构组织,每家组织都为“河流·孩子”贡献出各自最核心的课程。因此汇集了目前最为专业、匹配的课程资源。
其次,我们的培训对象很明确,定位为乡村青年教师。他们的自身素质相对较高,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当地未来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希望,持续培训这批教师,提升他们的观念和水平,让他们成为所在地区教育的骨干,这对提高当地老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课堂气氛,我们认为好的课程内容,只有通过恰当的传授方式,才容易让学员印象深刻。所以,一方面我们邀请的讲师,必须具有出色的课堂感染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分组讨论、组组竞争等方式,提高每一位学员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投入热情。
日报:我们知道,“河流·孩子”最终希望提升乡村教师培训的专业化程度,形成固定的模式,实现长期稳定运作。要实现规范化运作,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项目组:我们认为,在乡村教师培训过程中,首要是规范化和体系化工作,这是贯穿始终的一项准则。目前,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十多门固定的课程,涵盖三大内容模块。这些课程也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将来我们会每年根据教师们的反馈意见,修改课程编排;对于适用性不高的课程,会进行内容调整甚至取消替换。
其次,培训师资的储备和匹配也是我们持续推进的内容。在培训师邀请方面,我们要求必须是经验丰富、课程准备充分、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符合项目理念的老师。今年的培训师水平都很高,非常擅长调动课堂气氛。课后,他们总是被受训教师们紧紧围住提问,晚上还会被邀请一起搞联欢。但同时,我们也建立了培训师评分制度,每期培训班结束后,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都会为每一位培训师打分,我们会将学员的意见反映给培训师,帮助他们提高授课质量。
最后,受训教师的筛选和标准化工作也需要在未来不断改善提升。在“河流·孩子”项目的乡村教师培训计划中,在学员的选择方面,我们主要针对的是年轻的优秀教师。但是目前教师的年龄结构上有些参差不齐。今后,我们会更加注重这一点,严格我们的选择标准。经过调研,我们也发现培训要进一步深入,就需要对培训对象进一步细分。
总的来说,助学助教不仅是提供资金上和情感上的资助援助,更是在向他们提供一项服务,乡村教师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努力满足、改变他们,从而改变乡村的孩子,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建立规范、形成模式,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达到这一目标。摄影记者/吴军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