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应厘清公立医院管理各相关部门的权力边界,并强化问责机制
【财新网】(记者 戴廉)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占绝大多数。但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却分散在诸多部门,权力、职能与责任又相互交叉,不利于公立医院的治理。中国应厘清公立医院管理各相关部门的权力与责任边界,并强化问责机制。
8月18日,第二届“中国卫生论坛”上,中国卫生部专家委员会外籍专家、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萧庆伦如此指出。
据他介绍,从国际经验看,为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很多国家在医院管理上引入了公司治理的经验,即清晰划分公立医院各相关部门的权力与责任边界,避免职能重复、交叉,强化问责机制。
但中国的现状是,从横向看,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相关权力分散在至少八个部委。其中,就公立医院的收支管理而言,就涉及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人保部、民政部等多个部门,职能重复和交叉严重。
从纵向看,从中央政府到省、市、县、乡(镇)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权力划分也同样模糊。比如,对公立医院而言,哪些事情应该由中央政府管,哪些事情应该由省级政府管,哪些事情归市县政府管,都缺乏清晰的界定。
“现在很多地方成立了某某委员会,或由省长亲自抓这件事,这其实表明,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管理权是相当分散的。”萧庆伦指出。
在萧庆伦看来,这种权力的分散导致“政出多门”,不利于公立医院的监管和改革。他多年前曾参与中国重建农村医保的试验,对此深有体会。“每个部委都有权发‘红头文件’,文件之间常常相互矛盾。当时,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协调这些不同的文件,否则实验就很难推进。”
他同时指出,中国把收入的结余分配权给了公立医院,可谓举世少有。有了这个权力,公立医院的院长就有权分配医院的财务结余。在发达国家,没有一个这么做的。“正因此,中国的公立医院才更多追求利润,于是就难免大处方、大检查。”■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