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赔偿方案:获赔45万 先签奖5万

2011-07-27 08:39:00 | 作者: 来源:21世纪网—21cbh.com

【编者按】核心提示:首个签订伤亡赔偿协议的林焱,竟然不在之前官方公布的39个遇难人员名单当中。

  对

  于“7·23”事故的各个利益方而言,事故的善后理赔都是棘手的难题。

  7月26日凌晨1点,“7·23”动车追尾事故鹿城区处置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与遇难者林焱家属签订伤亡赔偿协议,赔付50万元。其中,遇难者家属交通费、埋葬费、家属赡养费等共计45万元;因积极配合善后事宜给予奖金5万元。

  北京市蓝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起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评价说,“提前签协议就给奖金,明显违背了同命同价的法律原则,也违背了公平合理原则。这种方式会鼓励那些家庭困难、不懂法律标准、请不起律师的(死难者家属)因被诱导而盲目签署协议。”

  7月26日,由温州各街道、镇乡和区直部门组成的57个谈判组,实行“5+1”共6人(5个来自地方政府+1个来自铁道部)负责接待1名遇难者的家属的工作模式。领导小组称“力争在7-10天内处理解决善后事宜”。

  57个工作组

  “宁可不要赔偿,我要‘真相’!”32岁的绍兴人杨峰难掩悲愤。

  杨峰一家5死一伤。事故中,他的岳母、妻子和腹中的孩子、妻子的姐姐及侄子同时罹难,在事故中受伤的岳父仍在医院接受救治。

  晚上,杨峰和其他遇难者家属涌到温州市政府,要求“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大多都是福建赶过来的人。”据一名参与协调的政府人士介绍,这批难属有的上午就到温州市政府提出意见,因为根据福建当地的风俗,要将罹难的尸体带回乡。

  而为数众多的媒体记者和情绪不稳定的难属汇集温州,使得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难度骤然放大。

  24日晚,温州政府有关部门启动了“难属帮抚工作组”,主要落实到了7·23事故发生地的辖区——鹿城区政府。

  根据部署,鹿城区政府为主导,民政、妇联等机构为主要参与力量,同时将温州各街道、镇乡分成32个组,区直部门分成25组,分派人员落实安抚和后勤工作,同时,工作组还进驻11家医院负责各医疗点的伤员家属安抚和接待工作。

  至此,57个工作组被迅速成立。这几个工作组24小时轮班,居于一线负责接待死伤者家属。

  以离事故现场最近的黄龙街道为例,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就位,24小时待命,黄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李秀峰坐镇指挥。

  李秀峰说:“一些旅客亲属情绪比较激动,我们除了陪同他们进行死伤者人员核实外,还要肩负心理疏导的任务。”

  同时,鹿城区卫生局也设立了信息直报平台,派出60名工作人员,赶赴收治事故病人入院,及时掌握医院医疗动态,定时向直报平台报送各医院的动态信息,并将伤员名单和相关信息公布在鹿城区新闻网等相关媒体上。

  温州市康宁医院院长管伟立向本报记者表示,该院距离事故地点最近,23日晚共收治54名旅客,主要为颅脑外伤、上下肢、颈椎、骨折、软组织挫伤、胸部骨折等。

  管伟立说,目前都完全开放式免费治疗,已有19位轻伤病人和100多位接受仪器体检的旅客出院,他们大多没有留下个人身份信息,其病历上只简单写明“成人”字样。

  管立伟进一步表示,这些治疗费用最终应该是由政府部门支付。但并未明确是地方政府,还是铁道部。

  专家表示,若由地方买单则存在一个疑问,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属地化善后不同,这些死伤人员是途径温州的动车上的乘客,并非全部温州当地人。甚至,还有外籍人士。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