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按照三公支出占部门总支出比例比较,“花钱大户”的帽子旁落到发改委,其去年三公经费的相对规模拔得头筹,2010年三公决算支出3206万元约占同年部门预算总支出8亿元的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粮食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昨天公布“三公经费”账单。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在公务接待费方面,去年决算和今年预算分别仅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
与其他中央部门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接待费相比,住建部堪称节约。据记者统计,在已公布“三公经费”的各部门中,去年接待费最高的是中国科学院,达9995.5万元,其次为农业部,达3655.68万元,最低的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仅为5.84万元。
对于公务接待费的具体支出情况,住建部未予以详细说明。
据记者统计,截至昨天,98个中央部门已有33个部门晒出“三公经费”账单。
住建部 公务接待十分节约
住建部公布,去年“三公经费”实际发生额为708.1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40.25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241.84万元,公务接待费(含外事接待费)支出26.07万元。“三公经费”实际发生额均控制在全年预算指标内,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大幅低于预算数。
今年,财政部批复住建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757.4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预算427万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减少13.25万元;公务接待费(含外事接待费)预算13.95万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减少12.1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316.54万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加74.70万元。住建部称,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增加,主要是由于部分车辆更新等原因。
纳入住建部“三公经费”预算的共包括13个单位。
人社部 人均费用并未公布
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公经费”预算1863.49万元,实际支出1794.38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857.33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584.01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353.04万元,包括外事接待费支出217.7万元,国内公务接待费支出135.34万元。
今年“三公经费”预算1850.1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833.3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653.09万元、公务接待费363.75万元。
记者注意到,在人社部这张账单中,公布的数字相对比较“宏观”,并未公布去年公车的数量、每辆公车的运行维护费用、新车的采购数量等进一步的详细信息。出国(境)费有总支出,不过没有公布出国(境)的人次。外界难以据此账单推算其具体的公车运行维护费用,以及人均出国费用。
人社部使用“三公经费”的单位包括部机关各司局、25个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以及国家公务员局。
计生委 公车经费超出预算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去年“三公经费”支出927.2万元,今年预算数比去年减少3.76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最少,仅184.23万元。
去年,国家计生委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70.5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93.70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262.96万元。除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因车辆增加而增加运行费支出5.71万元外,其余两项支出均未超过当年预算。
今年,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预算数为956.49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94.0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84.23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278.25万元。
国家人口计生委预算中使用“三公经费”的单位共有6个。
部委三公消费被疑窄口径公开 存隐性费用空间
“一开始就划出了最小的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政部门人士如此评价目前如火如荼的中央部委三公预算公开。他所指是三公经费的定义。
据了解,目前各部委公开的三公支出的准确定义都是“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而在各部委的相关支出中,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其余事业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支出空间。
各部委对于预算公开的态度各不一致:许多部委仅笼统地公布一张收支表,而也有不少部委除了收支总量统计外,对于三公支出的具体明细变化也附带进行了说明。其中上周末公布的水利部和交通部以其巨额养车费,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对此,水利部和交通部的解释均回应表示由于部门工作性质所致,许多工作开展对于出行次数和出行距离均有一定要求,因此相关开销相对较高。
然而,这些回应并未能平息公众的疑问,目前已公布的数据里是否在玩“数字游戏”是公众对于目前“三公”公开最大的质疑,而其中最大的数字游戏从一开始就隐含于本次三公预算公开的框架之中,也即目前三公经费公布采用的“窄口径”。
“如同财政收入一样,三公经费其实也有多个口径,”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记者表示,“最先公布的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汇总里面,财政部就只划定了财政拨款支出,这仅是最小口径。”
三公消费公开“窄口径”之辩
记者对已公布的部委三公经费进行了横向竖向的比较排列。
据统计,目前公布三公经费的各部委中,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最大的是中科院,达到28711万元;最小的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仅为302万元,近似为中科院的十分之一。
“仅比较三公支出绝对规模的大小意义不大,”对此叶青表示,“应该同时看看各部门的部门预算支出规模,对各部门三公支出占本部门预算总支出的比例,即相对规模进行比较,才能看出究竟谁花钱最多。”
按照三公支出占部门总支出比例比较,“花钱大户”的帽子则旁落到发改委,其去年三公经费的相对规模拔得头筹,2010年三公决算支出3206万元约占同年部门预算总支出8亿元的4%。
而三公支出相对规模较小的部委包括交通部、自然科学基金会和教育部等,比例仅为0.09%、0.08%和0.02%。
纵向看,有11家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与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相比出现了下降,另外17家部委2011年预算相比去年决算有所上升,还有一家中国工程院由于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布不完全,未参与比较。
可以看出的是,2011年预算数下降最快的是自然科学基金会,2011年预算数575万元,相较于2010年决算数761万元下降24%,其余下降幅度超过10%的还有国家行政学院2011年下降19%,中科院下降15%,水利部下降13%。
而2011年三公预算较去年决算有所上升的部委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财政部,2011年预算支出4752万元,相较于2010年决算数4172万元高出14%,而其余上升幅度超过10%的部委还有4家,其中包括文物局增长12%,国家粮食局增长11%,以及科技部和外文局各增长10%。
“拿今年三公预算数和去年决算数比较是意义不大的,”上述财政部门人士对此表示,“一般来说每年的三公经费实际决算数都会比预算数要少一些,今年也一样,很多部委公布的预算数最后肯定花不了那么多钱,应该拿预算和预算比、决算和决算比,才是有效对比。”
但这个比较却由于部委预算信息公布的不完全,而未能得以进行。
公车经费比例过大
实际上,当下公布信息的部委中,公布了2010年三公经费预算数的只有农业部、审计署、卫生部等5家部委。“目前许多部委并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供进行上述有效比较。”叶青表示。
公众要求公布的更多细节中,除了上年三公经费预算数等信息外,呼声更大的是三公支出明细,包括部门在编人员数、车辆保有数等。
水利部和交通部公布的三公经费数,在绝对规模上仅在目前公布的部委中排名第三、第四,而在相对规模上亦不显突出,交通部更是连0.1%都不到,然而,两部委反而由于其过大的公务车保养和运营费用开支而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根据公布信息统计显示,2011年交通部和水利部的公车费用,分别占各自总三公预算支出的80.6%和79.6%,均接近八成水平。
叶青此前曾多次在全国人大上提出公车改革方面的提案,对此他表示据他多年统计测算,公车费用占三公费用支出的比例一般都保持在6%-12%内,该区间属于正常水平。
而根据记者统计,目前公布三公信息的部委中在这个“正常区间”内的部委仅有商务部(4%)、教育部、科技部(8%)三家。除了比例明显过高的上述两部委外,还有卫生部、农业部、社科院、地震局、新华社等5家部委单位的公车费用比例超过了50%。
对此水利部方面解释表示,公车费用较高主要由水利工作性质决定的,防汛抗旱多是到现场工作,所以出车多、费用高。交通运输部的解释类似:“交通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分布点多、线长、面广,交通安全监管、应急抢险保障等任务的增多和燃油成本的上涨,2011年部所属单位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预算比上年有所增加”。
“对于这种公务车保养和运营费用开销特别大的,就应当同时公开其车辆保有数和新购车数等,这样的信息公开才有意义。”叶青对记者表示,此前审计署即同时公开了上述信息,即为这方面的模范。
而目前为止所有公布的三公支出信息,实际上都只是各部委单位总三公经费盘子里的一部分,仅涵盖财政拨款里的相关支出,财政拨款外的政府部门收入中的三公经费仍然不为人知。
据统计,2010年各部门预算中,不少部委的财政拨款占其总预算收入的比例都在80%以下,其中不乏许多重要部门的身影,包括教育部(64%)、农业部(66%)、民政部(65%)、财政部(67%)等,部分部门如卫生部、中医药局等,其财政拨款占预算收入的比例更在20%以下。
这还没有把神秘而庞大的预算外收入考虑在内。
据了解,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这部分收入数量比较庞大,科目也很庞杂,就中央一级财政看,大量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都在其列,数量很难掌握。
“现在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部委,预算外收入的问题都仍然很严重。”一位部委人士对记者表示,相对于财政拨款,滥用三公经费的现象往往隐含在预算外收入中,“财政拨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透明的了,用起来管得也比较严,预算外的灰色收入里面问题才大”。
事实上,“小金库”已不是一个新问题,7月18日财政系统刚在北京召开了2011年“小金库”治理督导抽查工作布置会。
而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该项工作进展并不乐观,“基本没有什么新的大动作,推行下去有很大阻力”,上述人士表示。
“有人认为财政拨款是纳税人的钱,其使用信息应该公开,而非财政拨款就没有公开的必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叶青表示,“防止公权滥用和腐败需要全方位地公开信息,才能使 三公 行为得到有效监督。”
中央部委三公消费排行榜
| 排名 | 中央部委名称 | 2010年三公总支出决算数 | 2011年三公总支出预算数 | 2011年变化 | 压缩/增加比例 |
| 1 | 中科院 | 28710.83万元 | 24350.59万元 | 开支压缩4360.24万元 | 压缩15.2% |
| 2 | 农业部 | 23649.56万元 | 23802.67万元 | 开支增加153.11万元 | 增加0.65% |
| 3 | 水利部 | 12021.88万元 | 10516.02万元 | 开支压缩1505.86万元 | 压缩12.5% |
| 4 | 交通运输部 | 10454.99万元 | 10996.49万元 | 开支增加541.5万元 | 增加5.2% |
| 5 | 中国地震局 | 6367.25万元 | 5770.37万元 | 开支压缩596.88万元 | 压缩9.37% |
| 6 | 商务部 | 6171.41万元 | 5624.07万元 | 开支压缩547.34万元 | 压缩8.87% |
| 7 | 新华通讯社 | 5462.77万元 | 5395.37万元 | 开支压缩67.4万元 | 压缩1.23% |
| 8 | 卫生部 | 4296.44万元 | 4666.85万元 | 开支增加370.41万元 | 增加8.62% |
| 9 | 财政部 | 4172.01万元 | 4752.54万元 | 开支增加580.53万元 | 增加13.9% |
| 10 | 科技部 | 3655.88万元 | 4018.72万元 | 开支增加362.84万元 | 增加9.9% |
| 11 | 文化部 | 3392.61万元 | 3688.69万元 | 开支增加296.08万元 | 增加8.7% |
| 12 | 发改委 | 3206.11万元 | 2982.09万元 | 开支压缩224.02万元 | 压缩6.99% |
| 13 | 教育部 | 2496.12万元 | 2509.6万元 | 开支增加13.48万元 | 增加0.54% |
| 14 | 审计署 | 2488.8万元 | 2687万元 | 开支增加198.2万元 | 增加7.96% |
| 15 | 社科院 | 2133.47万元 | 2051.05万元 | 开支压缩82.42万元 | 压缩3.86% |
| 16 | 知识产权局 | 1825.83万元 | 2141.88万元 | 开支增加316.05万元 | 增加17.3% |
| 17 | 监察部 | 1126.56万元 | 1254.4万元 | 开支增加127.84万元 | 增加11.3% |
| 18 | 民政部 | 1112.19万元 | 1114.52万元 | 开支增加2.33万元 | 增加0.21% |
| 19 | 国家食药监局 | 1099.68万元 | 1212.48万元 | 开支增加112.8万元 | 增加10.3% |
| 20 | 新闻出版总署 | 1082.6万元 | 1126.54万元 | 开支增加43.94万元 | 增加4.06% |
| 21 | 外文局 | 968万元 | 1068.74万元 | 开支增加100.74万元 | 增加10.4% |
| 22 | 自然科学基金会 | 761.33万元 | 575.48万元 | 开支压缩185.85万元 | 压缩24.4% |
| 23 | 国家粮食局 | 604.83 万元 | 673.82 万元 | 开支增加68.99万元 | 增加11.4% |
| 24 | 国家文物局 | 593.53万元 | 667.43万元 | 开支增加73.9万元 | 增加12.5% |
| 25 | 中国工程院 | 489.18万元 | 408.14万元 | 开支压缩81.04万元 | 压缩16.6% |
| 26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373.74万元 | 374.08万元 | 开支增加0.34万元 | 增加0.07% |
| 27 | 国家行政学院 | 332.1万元 | 363.42万元 | 开支增加31.32万元 | 增加8.38% |
| 28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278.13万元 | 244.24万元 | 开支压缩33.89万元 | 压缩12.2% |
(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网易)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