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与城市青年工人短缺并存,提高单位工资不可避免
【财新网】(记者 陈沁)学者指出,中国目前年轻劳动力供不应求,为缓解民工荒,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工资,为大龄农民工进城创造条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章铮7月7日在北京出席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球大会间隙对财新记者说,中国35岁以下的潜在农民工资源已经枯竭,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是35岁以上男子或留守妇女。
章铮表示,中国自2004年已经出现民工荒。民工荒的实质不是总体上劳动力供不应求,而是劳动生产率高的青年劳动力供不应求。以广东省为例,民工荒出现初期首先紧缺的是25岁以下未婚女工,这是因为农村妇女平均22岁结婚,平均18个月内生子,此后约5年仍要继续在家养育孩子。
对于民工荒出现的原因,章铮解释说,农民工从事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简单重复作业,易学但对体力、反应速度及操作灵敏度有所要求,因此年轻人的生产率高于年长者。该行业多为按件计酬,农民工工资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这种情况下,对于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而言,外出务工可能反而低于留守农村的收入,因此在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则出现民工荒。
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户籍农村劳动力为5.48亿,35岁以下的劳动力只有2.09亿;户籍农村剩余劳动力超过1.4亿。
章铮认为,如果要吸引年龄相对较大、生产率较低的劳动力进城务工,必须提高计件工资水平。这就表现为工资上涨,农民工人数增加。数据显示,农民工实际工资上涨正在加速,2003年较2002年涨幅仅为2.3%,而2008年较2007年的涨幅已达19.6%。■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