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地块规划近日终于浮出水面。最新规划环评显示,浦西沿江地带将新增180万平方米商务楼宇面积,与原先的外滩连接,打造浦西2.6平方公里的金融服务集聚带。
黄浦江两岸最近动作频频。
上海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地块规划近日终于浮出水面。最新规划环评显示,浦西沿江地带将新增180万平方米商务楼宇面积,与原先的外滩连接,打造浦西2.6平方公里的金融服务集聚带。
与此同时,北外滩一幅“地王级”地块也出现在了上海今年土地出让第57号公告中。47亿元的起拍价,将出让方的信心展露无遗。
纵观黄浦江两岸10年开发,上述地块出让方开出如此高价不无底气——新世纪初的十年,上海一直在全力推进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如今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更多的惊喜正在黄浦江两岸的商业宝地上拔地而起。一个最新的规划是:“十二五”期间,随着黄浦江两岸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黄浦江两岸将成为上海服务经济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发展轴。
陆家嘴金融城扩容、南外滩续写“海上传奇”、北外滩拔地而起,浦江两岸的价值提升,从来不曾停歇。
上海在“变脸”
外滩的本质就是integration(融合)。
“外滩的本质就是一个华洋竞争的场所,这种竞争很健康,有些当然也很残酷。慢慢地,华人资本发展起来,外国资本融入中国资本。外国人和中国人有竞争,也有融合、合作,谁都离不开谁。这就是上海模式——integration(融合)。”上海地方史研究专家李天纲说。
有外滩助推,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上海一跃成为远东最大的都市,被称为“东方曼哈顿”。当年有人预言,以它的活力将超过所有欧洲城市,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全世界第二大都会。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准确地说,它是上海商业文化的象征。
伴随着一声声深沉的轮船汽笛声,承载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风云变幻的南外滩,曾经锈迹斑斑的“老码头”北外滩,有着“东方曼哈顿”之称的陆家嘴金融城,共同展示着以新外滩为起点的新上海一日千里的发展态势。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上海已集聚1049家金融机构,全年新增80家金融机构。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启动,上海共有5家公司获得试点资格,占全国11家的45%(其中首批有3家,占全国首批6家公司的50%)。
为了迎合日益膨胀的办公需求,陆家嘴一座座动辄几十亿乃至上百亿人民币投资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成为上海经济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侧面写照。
而当国内外金融巨头在陆家嘴集聚的同时,浦江对岸,北外滩的“邮轮经济之梦”也战意正酣——随着国务院有关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意见发布以来,外滩以北的区域渐渐集聚航运人气,兴起“航运一条街”新景。
北外滩拥有悠久的航运传统。1845年,英商东印度公司即是在徐家滩(即现今的东大名路、高阳路)一带建造了驳船码头,1866年,英国大型远洋轮船“鸭加门”号首次停泊虹口码头,开启了上海对外航运的历史。
如今,中海集团、中远集运、上海港务集团和上海航运交易所汇聚在此,“建设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已列入上海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中。
虹口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经过多年开发建设,北外滩沿江一线形象初显,累计竣工商务商业楼宇90万平方米,建成了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外滩茂悦大酒店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了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白玉兰广场、鹏欣·白金湾等项目,建成大型滨江公共绿地,高耸的商务楼群已经俨然与外滩的“万国建筑群”、陆家嘴摩天楼群远近呼应。
同时,北外滩已经集聚了航运交易、航运咨询、海事法律等航运功能性机构20家。克拉克森航运经纪(上海)有限公司等9家首批国际航运经纪公司在北外滩成立,填补了我国内地航运经纪空白。
同时,北外滩的邮轮经济发展迅速,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正在成为国际一流的邮轮码头,皇家加勒比、嘉年华等国际知名邮轮公司以北外滩为母港开辟了国际邮轮定班航线,北外滩成为上海重要的水上国际门户。
这一切,都在重新预示着新外滩的未来方向,这也是上海发展的方向。
南北外滩规划
描绘新外滩蓝图
无疑,上海正在迅速“变脸”,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这场巨大变革中,浦江两岸首战告捷,一个全新的外滩蓝图初露雏形。
在外滩以南,传统的十六铺已华丽“转身”。拥有150年历史的十六铺码头曾码头林立、富贾云集,见证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到繁华大都市的“孕育”历程。而今,在淡出人们视线数载后,这片区域已被重塑成为集旅游、休闲、商业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而其周围的南外滩地区,一轮新的综合开发也顺势启动。
按照规划,南外滩地区的四大地块将北连外滩万国建筑博览,南接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当中将出现挺拔矗立的双子塔楼、高层环绕的中心绿地等标志性建筑和景观,使得4.8公里长的沿江岸线处处有景。
很明显,上海大码头正在脱胎换骨。
事实上,上海港口中真正的“大码头”,还不是人们熟知的“十六铺”,而是一度被遗忘的汇山码头。汇山码头东起秦皇岛路,西至公平路,岸线长约825米,为客货运码头。
今天,这里已成为北外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所在地,也被称作上海世博的“水上门户”。
公开资料显示,北外滩二、三层面区域的主要范围为:海门路—东大名路—吴淞路—汉阳路—东汉阳路—唐山路—昆明路以内地区,总面积约0.74平方公里。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对黄浦江两岸地区,“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结合北外滩地区的优势和实际情况,从功能、结构、形态、环境多方面对北外滩地区进行全面调整,建设以航运为特色的,商贸办公发达,居住舒适、交通便捷、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新兴城区。
曾有媒体指出,北外滩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曾是多少房地产商垂涎的黄金宝地。如果江边建设成片的豪宅,地方财政短期内就会拥有巨大的“钱袋子”。但虹口区选择发展集聚航运企业、提升实体经济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事实证明,与赚“快钱”相比,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更具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思路。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北外滩已集聚了逾3000家航运企业,当年营业收入约2000亿元;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上海海事局船舶登记中心、上海船员服务协会及国家首批9家航运经纪公司等一系列功能性机构项目,亦已落户此地。
虹口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北外滩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一方面要聚焦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在中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提高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多功能、低碳型、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步伐,为集聚航运总部企业、金融机构、国际贸易企业等提供高品质的载体支撑。
上海市虹口区区委书记孙卫国今年3月亦在公开场合强调,“十二五”期间,北外滩航运集聚区需要进一步突破创新。要通过进一步集聚金融服务要素结合等方式,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市场,并使北外滩逐步赢得“国际话语权”。
重心将北移
毋庸置疑,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目前上海正全力推进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涵盖北外滩、南外滩在内的中央商务区(CBD)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据相关媒体在去年年底披露,黄浦江两岸开发的下一阶段目标,一是完善杨浦大桥至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环境建设;二是加速启动世博园区及南延伸段的开发;三是初步启动北延伸段开发。
也就是说,浦江两岸未来的开发重心正在北移。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国务院2009年19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这标志着北外滩已纳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战略布局。
同时,作为上海金融业的发源地,如今“变脸”后的黄浦江两岸,依旧是国内外巨头义无反顾争相进入的宝地。“事实上,上海的金融中心如果建成,陆家嘴现有的甲级写字楼都不够用。”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将会吸引大量的国际企业入驻黄浦江两岸,光是陆家嘴的甲级写字楼需求届时都会与当地的后续供应一样成倍增长。而在陆家嘴进入“门槛”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正在崛起的北外滩前景不容忽视。
另一个现象或许也可以用来佐证北外滩的发展潜力,早在几年前,北外滩航运中心这块蛋糕已被会德丰、香港建设、华侨城、中信泰富等一批大集团先一步进行了瓜分。
各地产巨头对北外滩区域的青睐可看出,该区域商业发展前景可期。从目前已出让的土地项目规划来看,北外滩集中了一大批商业办公项目,住宅项目屈指可数,仅鹏欣·白金湾项目在黄浦江畔建有一栋高端住宅,成为区域内唯一拥有一线江景的住宅项目。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北外滩航运中心”是上海下一轮的发展重心之一。“根据上海市政府10年前的规划,北外滩航运中心最终会超越陆家嘴金融中心和人民广场商业区,预计未来的3到5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下,北外滩将会迎来发展高峰,北外滩一带的投资也必将掀起新潮。”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