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家海洋局将对康菲中国开出不高于20万元的罚单,同时代表国家提出损害赔偿要求,赔偿金额从理论上讲“上不封顶”。中海油是否承担责任,要看其与康菲中国的合同约定
【财新网】(记者 宫靖)7月5日下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官方明确表态称,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是近期渤海溢油事故的责任方。下一步,国家海洋局将对其开出不高于20万元的罚单,还将“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在新闻发布会上通告,中国海监执法部门已对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菲中国)此次溢油事件予以立案调查,正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取证。
在回答财新记者的提问时,李晓明表示,只开不高于20万元罚单,并不代表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落后,该法第九十条赋予中国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一项权利,即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代表国家提出赔偿要求,这个赔偿金额可以很大,理论上“上不封顶”。
6月4日至6月21日期间,中国最大海上油气田蓬莱19—3的B平台和C平台相继发生溢油事件,造成渤海海域840平方公里海面水质由一类水质直降为劣四类,最严重时形成158平方公里油污海水面积。
该处油田由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和康菲中国共同拥有,两者所持股份分别为51%和49%。康菲中国是美国大型能源企业美国康菲国际石油有限公司(下称康菲国际)的全资子公司。事故发生时,该油田的作业方为康菲中国。
两次严重的海上溢油事件发生后,作为上市公司的康菲国际及中海油,在长时间内未对投资者作出说明,亦未对公众公开承认此事。事件经微博传播后于6月30日被媒体揭露。
当被问及康菲中国和中海油各自该对事件负何种责任时,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斌回答,根据中国的海洋法律,溢油事件的法律责任由作业方承担,康菲中国是目前蓬莱19—3油田的作业方,且在中国境内注册。王斌说:“海洋部门只追究责任者的法律责任,至于中海油是否要负责任,要看其与康菲中国具体的合同约定。”
相关专家分析认为,C平台溢油系钻井过程中发生井涌、侧漏,而B平台海底溢油原因复杂,还需深入研究。专家初步意见为,该油田通过注水和岩屑回注,可能增加了平台附近的地层压力,为流体连通地层提供了能量,最终导致海底溢油出现。
然而,这些溢油原因中提到的海底注水、岩屑回注等,表面看并非违规操作,恰是为避免海洋污染而由海洋部门提倡的。那么,康菲中国的错在哪里?李晓明就此回答财新记者提问时说,海洋部门正在搜集证据,例如注水时的压力是否超标等。
国家海洋局多位官员认为,看得见的污染并不可怕,但此次事故对渤海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损害”,其影响将很漫长。据称,中国海洋部门正针对此次事件进行海洋生态损害监测评价,而该项工作较为复杂,因此需要一段时间后才有结果。■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