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另外两个重要问题是“贫富分化”和“房价过高”;人民论坛杂志的调查还显示,“压抑”被认为是导致动不动就“骂”现象的最主要心态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日前,《人民论坛》杂志针对动辄开骂的“怨恨”情绪展开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压抑”被认为是导致动不动就“骂”现象的最主要心态。而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官员贪腐”问题处理不好,最容易导致负面心态传染。
据报道,在“网络上及生活中存在一种动不动就‘骂’的现象,骂贪官、骂他人、骂体制,这反映了怎样的公众情绪与社会心态?”这一调查中,67%的受访者选择了“压抑”,远高于列第二、第三位的“功利”(36%)、“浮躁”(31%)。
不少受访者表示,“压抑”反映了他们当前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困惑:上升渠道受阻,个人才华抱负得不到实现;与别人相比较,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心理不平衡;担心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等。于是,“骂”成了一种宣泄方式。
而在“以下哪类问题处理不好最容易导致负面心态传染?”的调查中,有64%的受访者选择了“官员贪腐”,排在第二位的是“贫富分化”(61%),“房价过高”(43%)排在第三。
报道认为,这反映出官员贪腐依然是民众最关注且最不满意的社会问题之一。而随着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特别是过高的房价成了大多数人的“不能承受之重”,公众不满情绪日益积累。这种情绪如果不加以重视,会造成“井喷”,引发群体性抱怨。甚至会从网上走进现实,导致群体性事件。
“一味把心态问题归咎为百姓‘不理性’、‘不淡定’、‘不宽容’”(67%),则被认为是在引导社会心态方面,最容易出现的误区。还有两个重要误区是:“出现矛盾,不纳入法治轨道解决”(61%)、“有‘提法’没‘想法’,仅停留在口号与姿态上”(51%)。
据报道,有受访专家指出,当前“骂”的正面效应正不断被消解,而负面效应却越来越凸显,值得高度重视与研究。
调查显示,对于形成良好社会心态,创新社会管理,有80%的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治理好腐败、贫富分化等‘有形’难题”。认为应当“完善表达机制与利益维护机制,使社会公平、公正”、“提高社会个体的幸福感和对社会的认同感”的分别占到69%和41%。
调查认为,“心病还需良药治”,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的最好解药。
此次调查于今年6月3日至6月10日进行,调查人数为5420人,包括人民网、新浪网、人民论坛网友4912人及随机抽样调查508人。网络调查占权重75%;随机问卷调查占权重25%。■
(财新记者 汪苏)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