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直推进参与式预算和预算公开的浙江省温岭市,最近又有新的破冰之举。
一直推进参与式预算和预算公开的浙江省温岭市,最近又有新的破冰之举。
今年5月以来,温岭市16个镇(街道)、22个政府部门陆续在温岭人大网上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
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上述37个单位(坞根镇未统计)的“三公”经费支出累计约5148.88万元。
温岭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主任何培根告诉记者:“这是温岭市第一次搞‘三公’经费公开,但我们推行力度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报纸上公布后,引起市民的热议。”
从2005年开始,温岭市在新河、泽国两镇率先“试水”公共预算改革,目前已在该市11个乡镇和5个街道全面推开。
据何培根介绍,今年以来,根据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意见,各镇(街道)继续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其中细化预算公开项目成为今年公开的主要特点。
记者查阅发现,大多数镇(街道)公开的预算已公布到类、款、项,有些还在公开的预算信息中附加了详细说明。
在本月15日和16日的《温岭日报》上,温岭市教育局、建设规划局预算表分别占了两个半和一个版面,两个部门的基本情况、收支预算总表、预算支出核定表被一目了然地“晒”了出来。
以温岭市教育局为例,“三公”经费累计安排了82.6万元,包括出国(境)费6万元、公务招待费51.1万元、公务用车费25.5万元。
温岭市“三公”经费公开的原则是“不能超过上一年度的经费”,各部门之间似乎达成某种默契,一般都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压低5%。
何培根说,一般是各部门自行申报,市财政局负责审查,但部门领导心里要有数,不能超出去年的额度,财政部门审查后再报给市人大,再在网上公开。
“‘三公’经费公开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是合理的支出,老百姓也能理解的。”温岭市财政局一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