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将努力在五年内改善内涝现状
【财新网】(记者 蒋昕捷)6月18日,一场“13年来最强降雨”突袭武汉三镇,武汉大学门口成为一片汪洋,公交车在水中破浪而行,再度暴露出国内城市“重地面,轻地下”的软肋。武汉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22日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称,将努力在五年内改善内涝现状。
武汉市水务局提供的材料显示,自6月17日8时至6月18日15时,城区累计降雨193毫米,这场自1998年以来的最强降雨,造成中心城区88处路段出现不同程度渍水。全市绝大多数地方水深都在40厘米以上,10余条公交停运,天河机场临时关闭1小时。
武汉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指出,造成多处渍水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降雨雨量大、强度大,超过了城市排水设施的承受能力。按照目前武汉市排水系统标准,可承受24小时100毫米的降雨量,或1小时34.5毫米的降雨强度。此次累计降雨193毫米,中心城区某一小时降雨量超过65毫米。二者均超过了武汉市“一年一遇”排水能力标准。
二是现有排水设施不配套,抽排能力严重不足。
三是由于地形因素,立交桥下等局部低洼地区成为排水体系的薄弱环节。
四是部分在建工地施工对排水管网设施造成破坏。据统计,目前在武汉大小工地有5000多处,降雨集中时段武汉市共有15处重点地区出现短时渍水,其中10处有工程施工因素。
该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提高应对大雨、暴雨的排涝排渍能力,根据规划,5年内将新增排水管道1022-1255公里。
日前,武汉市水务局排水处负责人项久华在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称,未来五年有三件大事要办。一是新建、扩建抽水泵站,增加排水能力;二是在城乡接合部等新城区安装配套的管网体系;三是旧城区改造,一些老巷子的下水管网,有的是管道老化,有的是口径太小,这都需要完善和改进。■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