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三十年,得益于政策先机和临近港澳的地缘优势,广东开全国风气之先并保持至今。但近来,广东改革引领作用弱化却成为了关注点。
过去三十年,得益于政策先机和临近港澳的地缘优势,广东开全国风气之先并保持至今。但近来,广东改革引领作用弱化却成为了关注点。
广东省委党校省情研究中心主任蔡兵教授近日在《南方日报》撰文指出,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特别是在改革需要在各种利益方面寻找新的平衡点,需要在改革难点领域进行大胆探索方面,广东近年来在全国的改革引领作用正在弱化。
“在土地流转、公车改革等方面,很多省份的步子都迈得比我们大。比如公车改革,很多省的步伐很大,而我们省却比较小。”蔡兵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拿广东和外省比较,“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们感觉我们走到了前面、我们值得他们学习。”
而改革动力的减弱在很大程度上与广东长期以来保持的经济老大地位有关。过去广东在全国的地位比较弱,跟港澳的差距也比较大,所以有很大的改革动力。“现在金字招牌戴惯了,遇到了一些问题,大家就求稳了,我们的闯劲就少。虽然感觉到很多地方不满意,但是日子也能过,要改变这些不满意的地方,可能就要冒很多风险,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蔡兵说,正因如此,广东也丧失了很多很好的改革机遇。
这也得到了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研究员的高度认同。“现在广东的干部普遍有点小富即安,有点不思进取,觉得自己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全国老大,早期的紧迫感不强了。”彭澎指出,现在广东的特区不特,前海、横琴跟内地相比亦无太大特色;顺德的大部制改革虽然影响很大,但随后在佛山的推广即减弱了很多势头,在全省其他地方推广时又进一步弱化。
彭澎指出,广东改革势头弱化大概从加入WTO以后开始。“加入WTO过了一个磨合期后,大家都觉得很不错,经济发展势头很迅猛,追赶‘四小龙’也很顺利,在全国的龙头地位比较稳固,渐渐地也就失去了冲劲。”
蔡兵亦认为,广东要防止在改革方面陷入“制度陷阱”,即经济率先发展并且总量迅速做大到全国第一,但这样的量可能掩盖了在制度方面的缺陷。尤其是虽然广东的经济总量比江苏、浙江大,但江浙人均比广东高,说明发展程度比广东高。
“跟我们的学员交流的时候,行行业业的人都有,大家都觉得问题很多,一个问题的出现是偶然的,但老是同样的问题出现,那肯定就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了。”蔡兵说,广东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主要是在体制机制方面束缚了大家的积极性。“靠行政命令解决问题不能长久,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大在体制机制方面改革的力度。”
对广东来说,要继续做好在全国的排头兵,就要在全国共性的一些问题上,率先解决;在全国的体制的摸索中间,率先确立好比较好的体制。
这其中,选用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要在干部制度方面做比较深刻的改革,敢用重用改革干部,重用有思想有冲劲的人。”彭澎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