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高人民法院在答复具体案件的请示中指出,地方法规及规章不能设定工业盐准运制度
【财新网】(记者 贺信)江苏苏州市基层法院日前做出一项行政判决,撤销苏州盐务局在2007年以未办理工业盐准运证为由对一家盐业公司作出的行政处罚。该判决是中国首例打破工业盐行政垄断坚冰的司法判决。
此案原告鲁潍(福建)盐业进出口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下称鲁潍公司)于2007年从江西等地购进360吨工业盐。苏州市盐务局认为,鲁潍公司未按《江苏省〈盐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办理工业盐准运证,对上述工业盐予以登记保存。之后历经一系列波折后,苏州市盐务局对鲁潍公司做出行政处罚,没收盐品200余吨,并处以12.2万余元的罚款。
鲁潍公司由此将苏州市盐务局告上法院。此案审理历经两年时间。核心问题在于上下级政府法律法规冲突。《江苏省〈盐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定,未经省盐业公司调拨或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私运、私销、私购的盐产品属于私盐。而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1996年下发、目前尚未废止的《关于改进工业盐功效和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国家确定的目标总量以外的两碱用盐可向小盐场直接订货,价格由双方协商;不能直达供货的小碱厂等零散户的工业用盐和其他工业用盐,由盐业公司组织供应。
业内人士介绍说:两碱用盐即理解为工业盐,两委通知相关规定亦可理解为取消工业盐准运证制度。
但目前,几乎所有省级行政区围绕盐产品制订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都设定了工业盐准运证制度。业内人士认为,有关规定的实质,是政企不分的盐务局力求将食盐专营扩大至所有盐业专营。盐务局利用准运证制度在每一笔工业盐交易中抽取手续费。
案件审理过程中,最高人民法院对案件请示答复称:根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在已经制订法律、行政法规情况下,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只能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不能设定新的行政许可。
该答复的结论是:法律及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没有设定工业盐准运证这一行政许可,因此,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不能设定工业盐准运证制度。
法院据此判决原告鲁潍公司胜诉。为该公司提供法律服务的上海律师邹佳莱表示,在过去十余年中,他代理了上百宗盐业官司,“实体上胜诉的,这是第一个”。
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件的答复带有司法解释性质。这意味着所有涉及工业盐准运证的行政诉讼均应按此答复内容办理。而对地方人大和政府来说,此答复意味着面临选择:是修改地方性法律法规,还是继续任由各级盐务局依据既有规定进行垄断性的行政执法。■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