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4日22时55分左右,杭州建德市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估计约有20吨泄漏苯酚随地表水流入新安江中,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
6月4日22时55分左右,杭州建德市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估计约有20吨泄漏苯酚随地表水流入新安江中,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
事发后,桐庐、富阳境内5家自来水厂停止取水,这5个水厂总计供水能力约为30.9万吨/日,直接涉及55.22万居民用水。此外,事故还引发了杭州城区居民对供水安全的担心,杭州各大超市内一度出现饮用水抢购潮。
目前,富阳、桐庐当地水厂也已经恢复阶段性供水。根据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连续监测结果分析,随上游来水稀释,挥发酚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
一起交通事故,轻易地将整个杭州城供水安全置于风险之下,正折射出城市供水安全之困境: 随着城市水源的日趋紧张,以及严格限制开采地下水,许多城市都已经形成了水源单一、系统脆弱的水源格局。
与日益扩大的城市体量不匹配的这种水资源格局,无疑已经成为城市安全运转的一大潜在威胁。继松花江污染等多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之后,杭州苯酚污染事故再度敲响了城市水安全与危机管理的警钟。
20吨苯酚倾入新安江
6月4日22时55分左右,一辆车牌号为浙AM8993的装载有31吨苯酚化学品的槽罐车,在由上海高桥化工厂开往龙游红云化工厂途中,行经杭新景高速公路新安江高速出口互通主路段内时抛锚。
车辆正在进行抢修时,一辆车牌号为浙HD8399的重型货车与其发生碰撞,导致槽罐破裂,苯酚泄漏,并造成一名抢修人员当场死亡。因事发时正值暴雨,约有20吨泄漏苯酚随地表水流入新安江中,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
根据参与事故现场处理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槽罐被撞了一个大洞,“脸盆大小,位置比较低,大概在三分之一高处,高于洞口的苯酚基本漏掉。”
事发后,建德市、杭州市两级政府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保、林水、消防等相关部门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拖离泄漏的槽罐车,并对泄漏的苯酚用石灰进行吸附,清除残留在现场的部分苯酚以及受污染土壤。
同时,用沙包、活性炭筑坝拦截,并对山水实施分流,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并加大新安江大坝、富春江大坝的下泄水量,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处理。新安江大坝在事后增加到九孔发电,达到满负荷运行,下泄流量从每秒268立方米增至1230立方米。
环保部门从6月5日开始对事发地及下游水质开展应急监测,监测项目为挥发酚,监测点位从事故入江口至下游九溪水厂共8个。
建德市应急办则发布《紧急通告》,要求沿江居民、企业不要到新安江取饮用水,且勿食用江上出现的死鱼。杭州市政府则发布公告称,该市各自来水厂正抢储原水,开足马力生产;并呼吁市民抢抓时机,利用各种容器尽可能多储水。
城市水源地单一化
杭州水业集团一位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目前杭州城区内的供水主要来自九溪水厂、南星水厂、清泰水厂、赤山埠等自来水厂,主要水源地则就是钱塘江。
杭州城区的这几大水厂日供水量在170万吨左右。其中九溪水厂作为最大水厂,日供水量达60万吨左右,直接关乎小半个杭州城的供水安全。
实际上,近年九溪水厂的每一次意外的“小状况”, 都直接导致了杭州城大面积供水告急。2003年一次运输车碾压电缆、2009年的一次开关电力故障,一个小小的偶然性事件就可导致水厂停产,半城缺水。
如果仅仅是技术故障原因,那么一家水厂停产,还能通过紧急调度其他水厂进行增加供水来应急解决。但考虑到杭州城区饮用水源几乎都来自于钱塘江这单一水源地,那么如果总的源头安全出现纰漏,问题则要严峻得多。
查看一下杭州城区几个水厂取水口的位置。清泰水厂和南星水厂,取水口位置在同一处,位于复兴大桥上游约50米处。赤山埠水厂的取水口,位于白塔岭位置,距离钱江大桥约100米。九溪水厂的取水口,位于珊瑚沙水库。这几个取水口之间最近距离只有5公里,最远距离也只有十余公里。也就是说,一旦处于上游的水源受到污染,那么污染物的扩散将很快抵达下游几个取水口,导致若干水厂都无法保障安全供水。
这样的危险此前并非没有出现过。就在2009年12月,九溪水厂的取水口曾受到了江面上漂来的油污围困,后险情排除。这段江水恰恰就位于钱塘江一级水源保护地,是杭州重要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每日取水量达267万立方米,占杭城总取水量的八成,一旦受到污染则后果不堪设想。
杭州市林水局负责人曾介绍,杭州处于钱塘江下游,上游流域面积大,有5万多平方公里,中、上游除新安江水库外沿江还有10多个县市,类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难以排除,突发重大水质污染时间、地点、范围、程度都难以预测和控制。况且,除了水源地以外,钱塘江还承担着航运、排放等多种复合功能。
实际上,应急取水工作一直都是摆在杭州面前的一大挑战。除了可能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以外,钱塘江咸潮入侵也困扰着杭州供水安全。备用水源建设已经势在必行。目前,杭州市已经建成珊瑚沙水库、贴沙河等抗咸储备水源工程,但备用水量仅为175万立方米,相对杭州主城区每天121万吨的供水需求量,只能维持现状规模1天多的供水量。
供水应急能力亟待加强
实际上,不只是杭州。全国大部分城市目前均依靠大江大河的调水直接对城市进行水源供给,且水源十分单一。
比如上海此前主要供水都来自黄浦江,随着近年来青草沙原水系统的建成,才逐渐加大了长江水源的供应。而长沙也是在去年才刚刚建成长江引水工程,结束其依靠湘江单一水源的历史。
环境科学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晓昌向本报记者介绍:“这个问题很普遍,许多城市就靠那么一两个水源地来供水。因为中国本身整体水资源就不是十分丰富。”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洪波也认为,为了提高城市供水安全而多开辟几个水源地从操作性上说也不是很现实,因为整体水资源太少了。
“实际上,就算是在一些突发紧急情况下需要动用的备用水源,其供水能力也并不乐观。相比每人每天200升的平均用水量,一旦启用备用水源,分摊到每人每天只有10升,仅能保障最基本的需要。”刘洪波表示。
而且,出于各种因素制约,在最开始的城市规划阶段,很难讲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都考虑进去。实际上,除了对少数面积相对较小的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能够实施封闭式管理之外,其他的开放型饮用水水源区,虽然可以禁止建设污染性项目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但类似的突发事故看上去很难完全杜绝。
但城市的供水安全并非无解。“对于一些事故可能造成的对水源地的影响,就应该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比如事故发生后怎样处理,能不能调用其他备用水源等等,”王晓昌表示。
长期关注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律师桑立伟则向本报记者表示,处理类似事件时应加大惩罚力度以示警戒。“一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要根据刑法来处置,有需要时就要司法介入,而不只是简单的行政处罚,因为这类事件往往都会牵涉到社会安全。”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