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姚炜认为,若6月PMI继续下跌,那么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可能远比预期的要快,但也绝非失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斐斐 中国政府实施货币紧缩政策九个月后,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似乎显示着中国经济正在放缓。据全球领先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Markit预估,反映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于5月份下跌至51.1,低于4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最终数据51.8。
但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姚炜认为,PMI所反映的中国制造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即使是在制造业减速的情况下,中国总体经济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在内的整个工业部门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7%,服务业占43%,农业只占10%。
“如果6月PMI指数继续下跌,那么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可能远比预期的要快,但也绝非失控。考虑决策者因素,其对政策杠杆的使用可能有些严厉,其效果绝对会令那些预期中国经济出现大幅放缓的人大失所望”,姚炜说。
姚炜认为,诱发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因素有三点:以前的紧缩货币政策、利润挤压和日本地震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其中两点属于供应问题。
姚炜分析,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影响私营部门,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商品价格上涨和工资增长致使生产成本上升了20%-30%,但同时政府却试图阻止将这种成本的增长转嫁给消费者。目前的电力短缺问题其实就是企业利润受挤压的一个真实案例。此外,日本地震的影响已经波及中国汽车产业。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业的产值同比下降1.8%。
尽管存在上述减速迹象,但消费、投资和贷款的迅猛势头表明国内需求依然强劲,而当前的生产放缓可能只是暂时的,中国经济将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内继续震荡,姚炜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