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目前为多年同期均值的一半左右;研究人士认为,局部地区居民生活受限,对粮价影响尚不明显
【财新网】(记者 王晶)尽管只存在于局部地区,但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出现近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情况。
5月19日上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下称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召开抗旱会商会。会议认为,今年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4-6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继续偏少4-6成,大部地区仍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
受降水明显偏少影响,长江中下游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7 成,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主要控制站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0.43-4.20米。
截至5月18日的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812万亩,为多年同期均值 1.95亿亩的一半左右,其中作物受旱面积3300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北、甘肃、江西、湖南等省;有442万人、31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多年同期均值 1058万人、796万头),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湖南、湖北、云南等省区。
为应对当前旱情,国家防总已采取若干措施,5月18日和19日,紧急从中央防汛抗旱物资仓库调拨80台(套)850立方米每小时的大流量水泵、50台(套)潜水泵、195个运水罐以及汽油和柴油发电机组等配套设备运抵湖北、湖南投入抗旱。今年年初以来中央财政先后下达抗旱补助资金达19.6亿元。
另外,强化了工程调度,特别是三峡水库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调度。国家防总决定,自5月20日-24日,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1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泄,比入库流量大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5月25日-6月10日,将三峡水库日均下泄流量加大至11000-12000立方米每秒,进一步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满足湖北、湖南两省中稻栽插等抗旱用水需求,缓解沿江城乡供水、灌溉引水和航运压力,努力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用水及航运安全。
目前,洞庭湖、鄱阳湖水位继续缓涨,湘江、赣江水位均比前期有较大幅度回升。
此前,江河水系来水减少,已经影响到湖南等部分省份的水力发电。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5月20日向财新记者表示,今年总体看旱情没有往年多,北方降水比较多,干旱比较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如果是粮食主产区,一般有比较好的灌溉系统,水系比较发达,干旱影响主要是山区,局部地区会出现饮水困难,居民生活受限。但是总的来说,不是区域整体性的,对粮价影响不明显。■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