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该文指出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才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人民日报》今日(5月19日)发表评论文章《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表示现在社会一味要求“理性”,但更应该探寻“非理性”的社会根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才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
《人民日报》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对于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国家来说,确为重要。但对理性的思考和探讨,还应在更深的层面展开。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必须解析它们生长的社会根源,寻求化解它们的现实路径。
评论指出,当今中国处于复杂的环境中,作为具体的人,谁都不敢说自己绝对“真理在握”,谁都不应有过高的“理性优越感”,企望“理性”的符号可以封堵住“非理性”的决口。
“除非极端个例,激烈的非理性言行背后的逻辑并非无章可循。作为最后的选择,它通常产生于绝无胜算的场合。”评论指出,市场竞争固然是优胜劣汰,但是否必定是赢者通吃一切、输者无处可逃?暴力抗拆固然不理智,但暴力拆迁就一定合理吗?通过正常渠道难以反映正当的诉求,究竟该怎样宣泄郁积的情绪?没处说理就骂,骂不过你就打,打不过你就跑,我们绝不鼓励这种弱者的逻辑,却也绝不能不理解、不关切、不给出路。
评论认为,在现阶段,理性建设的责任主要在社会管理者,在拥有更强实力、更丰富资源的组织和个人。但每一位公民也应该意识到,任何利益诉求和价值主张,都应在法治的框架下有序地展开。培育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当从培育平等、真实、诚恳和可沟通为原则的交往理性开始。
评论称,从单向度强调“冷静、稳定、理智、克制”,到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培育和保护公共理性、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财新记者 汪苏)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