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与最高法院副院长张军此前表态一致;北京市高院要求各院上报头两起案例,最高法将对其中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以指导案例的形式发布
【财新网】(综合媒体报道)最高法近日针对醉驾入刑下发通知,要求各法院在具体追究刑事责任上,慎重稳妥。已经采取强制措施的,可视案情,变更强制措施,保证程序合法。
据《京华时报》、《南方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东莞的法院收到了这份通知。据称是由最高法下发,为法院系统内部文件。通知与最高法院副院长张军此前表态一致。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审理该市首宗醉驾案的法官表示,已经收到最高法最新要求,醉驾入刑符合《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定为犯罪。
据报道,通知要求,各级法院在受到案件后,对拟追究刑事责任的醉驾案件,应尽量先向相关部门了解具体案情,通过与检察机关的沟通了解案情轻重。
而北京市高院要求各级法院将收到的,拟作为犯罪处罚的头两起醉驾案件上报给市高院,市高院再向最高法上报。最高法将对其中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以指导案例的形式发布,供各级法院参考。
同时,北京市高院要求,如果报请的醉驾案件中,存在已经采取强制措施的,可视案情,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保证程序合法。
伴随着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驾入刑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引起讨论和争议。5月10日,知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被拘。当日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最高法院副院长张军表示,要求正确把握危险驾驶罪构成条件。根据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的原则,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不过,张军此番表态引起极大争议。反对者认为,醉驾是行为犯,本身已经排除了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酒驾就不构成犯罪)。亦认为开此口子损害法律权威,并可能造成不公。
亦有观点认为,醉驾入刑导致的争议显示了立法过程的粗放,立法过程应有包括最高法、公众在内的多方参与。■
(财新记者 汪苏)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