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左学金认为,人口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口政策也要有长期的前瞻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鹏 实习记者 宋平 马莉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以来,“二胎”政策的放开与否便再一次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在本网记者对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的采访中,他表示,目前对人口的关注重点不应放在总量控制上,而应是人口结构。他认为,从人口结构的角度出发,在中国放开二胎政策是可行的。
“放开二胎政策是可行的”
左学金介绍,目前,我国人口已经逐步走向零增长、负增长。虽然现在人们对于人口何时到达峰值以及峰值有多高仍然有争议,但总的来说,大家的共识是峰值到来的时间越来越提前,峰值水平也越来越低,“人口总量的下降已经是必然的了”。
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增长人口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左学金分析,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国内消费,“人口形势变化了,人口政策应该相应的变化”。
他认为,放开二胎政策是可行的;放开后,生育率可能会有少量回升,但不用担心出现大量反弹。因为“现在进入育龄的是80后甚至90后出生的年青人,主观上没有那么强的生育愿望,客观上也难以生很多孩子”,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有利于降低生育率的变化。
从1985年开始,我国在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湖北恩施和河北承德等四个地区的800万人口进行了允许生育二胎的试点,有数据显示,山西翼城的人口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水平;从1982—2000年,人口统计指标出生性别比全国为117.8,翼城则为106.1。
“不要忽视人口结构”
左学金提醒到,目前重点不应放在人口的总量控制上,而应放在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上,“主张人口总量控制的人忽视了人口结构的变化”。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8.87%,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快。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的重要指标。左学金认为,在短时间内,生育率的提高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不大,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形成人口年龄结构。他认为,人口总量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一个相互决定的过程。“在把总量降下来的同时,年龄结构不受到影响,这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人口红利”时期。左学金分析,如果生育率降低,出生的孩子数量减少,但这些孩子的父母尚未变成老人,这样就会有一段时间在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形成“人口红利”。
但他表示,人口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口政策也要有长期的前瞻性。“如果死亡率不变,在长期内,人口年龄结构则唯一由生育率决定”。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生育率2.1被称为更替水平。一旦达到生育更替水平,出生和死亡将逐渐趋于均衡,在没有国际迁入与迁出的情况下,人口将最终停止增长,保持稳定状态。
2007年,由人口计生委主持编写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此前,国家人口计生委一直称中国的生育率是1.8,而根据此次“六普”数据推断,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生育率已经低于1.5。
左学金认为,“如果总和生育率低于2.1更替水平,人口中下一代人的数量将会比上一代少,人口不能更替,如果这种情况长期维持下去,后果就是该人口作为一个物种不能延续”。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