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可再生能源特别报告:缺少政策支持是核心瓶颈

2011-05-11 00:46:00 |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生物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海洋能和风能”将在2050年的减排目标中,扮演决定性角色。

  “生物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海洋能和风能”将在2050年的减排目标中,扮演决定性角色。

  阿联酋当地时间本周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报告》出炉,这份IPCC第三工作组120多名专家共同完成的报告显示,在现行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到2050年,在最乐观估计下,可再生能源可开发总量的2.5%将能满足全球大约80%的能源需求;在这种情景之下,将完全有助于实现全球升温幅度不超过2℃的目标。

  与此同时,根据4种可能图景,报告测算,可再生能源的全球投资到2020年在1.3万亿至5.1万亿美元间,2021~2030年则在1.4万亿至7.1万亿美元间。

  技术前景光明

  这份《可再生能源特别报告》,为预计在2014年9月完成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一部分。

  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发布的这份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在减缓气候变化、加大能源普及范围、能源使用的平等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将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IPCC经过研究发现,即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9年,可再生能源的产能也实现了增长,其中风能增幅超过30%。

  具体而言,报告显示,随着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在2010年至2050年间总共削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2200亿吨至5600亿吨二氧化碳。

  按照上述预测的最佳情景计算,温室气体排放的削减程度将帮助把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控制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1ppm为百万分之一)的水平,完全有助于实现全球升温幅度不超过2℃的目标,这也是联合国框架下气候谈判的最核心目标。

  已经被194个国家代表通过的这份《可再生能源特别报告》,复审了包括生物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海洋能和风能在内的六种可再生能源的目前状况以及其未来几十年中的潜力。

  报告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164种图景,并选取了其中4种可能图景进行了细致分析。

  根据这4种可能图景,可再生能源的全球投资到2020年在1.3万亿至5.1万亿美元之间变动,2021~2030年则在1.4万亿至7.1万亿美元之间变动。

  须将污染排放货币化

  报告并显示,根据最乐观的情景,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最多将可提供全球77%的能源供应。

  虽然该报告的结论是,在甚至没有有利政策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可能会增加,但过去的经验表明,最大的增幅向来是与协调一致的政策相关的。

  因而,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具有经济竞争力,生产成本仍比目前市场上的能源价格高。

  但是,如果诸如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被货币化,计入能源价格内,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便可以展现经济上的吸引力。

  不过IPCC第三工作组的联合主席拉蒙·皮奇也在发布报告的当天表示,这份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几十年中发展的关键不在于资源,而在于公共政策。”

  因而,“发展中国家与可再生能源建设方面的未来息息相关,”皮奇认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拥有14亿无法用电的居民,而这些地方又恰巧是可再生能源最好的配置地区。”

  报告亦指出,全球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在开发潜能、技术条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可再生能源均没有瓶颈,唯一的发展障碍就是缺乏政府的支持政策。

  《可再生能源特别报告》的主要撰写人之一,某国际著名环保组织(绿和)国际可再生能源项目总监思凡·泰斯在发给《第一财经日报》的邮件中表示:“IPCC 的报告用压倒性的科学证据证明了,可再生能源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满足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并且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能帮助人们更快地用上电。这个报告也在呼吁各国政府针对各自的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可再生能源推上能源发展政策的中心,通过完善可再生能源相关法规来启动绿色能源革命。

  “中国有能力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先锋,” 某国际著名环保组织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昂表示,“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国,也是太阳能光伏的最大制造者,这说明技术和资金已经不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障碍;要成为可再生能源强国,中国需要克服更深层的政策瓶颈,比如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问题以及培植太阳能发电的国内使用市场等。”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