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真的会传染给家人吗,我现在都不敢回家了。”5月9日,怀疑自己感染了“阴滋病”的陈先生致电《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真的会传染给家人吗,我现在都不敢回家了。”5月9日,怀疑自己感染了“阴滋病”的陈先生致电《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4月初,国家卫生部通报称此症状仅是恐艾症,不具传染性。昨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再度重申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但5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布研究结果,称“阴滋病”并不仅仅是“恐艾”的心理因素,其中发现了已知病毒感染,而且病原体可以经过性接触或密切接触感染。
究竟“阴滋病”是什么,能否传染,政学不一的说法让更多的“阴滋病”患者陷入了恐慌。
传染性政学说法不一
现如今,在本报记者加入的几个与“阴滋病”有关的QQ群中,能否传染成为讨论的焦点,一位网友号召大家组团向国家卫生部请愿,要求对“阴滋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再次排查,这个意见立即得到其他网友的赞同。
“总得给个有诚意一点的说法。”这位网友说。
2011年4月初,对于炒得沸沸扬扬的“阴滋病”,卫生部通报称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该人群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表示“阴性艾滋病”在网上已经炒了好几年了,实际上是一些人“恐艾”症状的表现。
4月11日,邓海华再次强调,“阴滋病”人群所患的不是某种传染病,相互之间没有传染,密切接触者也没有被传染的情况,公众对这一点也不需要担心。
这个说法显然没有得到公众的满意,陈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时卫生部给出的结果就相当于说我们都不需要去治疗,完全是心病。
5月6日,钟南山却在广州发布了与之不同的检查结果,其显示,未发现艾滋病毒及其相关标志物,但有80%的受检者感染了与性病相关的病原体,并且其中多数是感染了EB病毒(人类孢疹病毒),病原体转化为慢性病后潜伏在白细胞中,引发类似艾滋病症状。
而上述病原体可以经过性接触或密切接触感染,可以慢性化或在白细胞中潜伏存在,并影响人体相关免疫功能,形成就检人员部分主诉症状,比如反应性关节炎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比如,EB病毒可经唾液传播,他建议采用公筷避免传染。
同时,钟南山也强调,通过这个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群人所产生的症状,并不仅仅是“恐艾”的心理因素,其中存在的已知病毒,很多是在唾液或白细胞中发现的。
患者怕传染住进宾馆
钟南山的研究结果再一次引来热议,5月8日晚,几个与“阴滋病”有关的QQ群炸开了锅,多位网友表示住进了宾馆,怕传染给家人。
昨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于媒体的提问,其再度重申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我们做的六个省市的科学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通过虚拟空间走到一起的人群,不构成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会对其他人构成健康的危害。”邓海华说。
对于EB病毒,邓海华表示,咨询了从事EB病毒研究50余年的曾毅院士,曾毅表示,EB病毒是健康人群中很常见的一种病毒,三到五岁儿童的感染率达到90%以上,而且以后是终身携带,一般不会引起这个人群所说的这些病症。
不同的释疑令人愈加模糊,陈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他2010年在一个娱乐场所应酬后,不久发现了自己口腔溃疡、淋巴肿了起来,不久舌苔长出绒毛,“每天早上起床,都觉着肩关节疼得厉害,不扶床都立不起来腰”。
他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艾滋病,立即去医院化验,结果令他欣慰,而伴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他又开始担心起来,匿名打电话问了当地的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部门,均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而在网上搜索该症状时,他发现了全国还有好多与此类似症状的人,他们聚集在QQ群上对各自的症状进行讨论。
“之前,我们关注的是如何治,现在更加关注是否真的能传染。”陈先生说,他现在整天无精打采,在恐慌中度过。
传染病防治滞后
事实上,自从2009年6月以来,这种类似艾滋病急性期症状的病症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2009年9月,中国疾控中心着手对59名“病人”进行了第一次调查检测,但其检测结果和初步结论并未得到该人群认可。
2010年5月,又将血液标本送往美国检测。2011年2~3月,在北京、上海等6省(市)开展了系统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得出的结果始终是排除了艾滋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可能。两年多过去了,都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复,
陈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从他去年患病到现在,对于“阴滋病”的讨论铺天盖地,说法从来没有统一过,而最令让他气愤的是,几乎没有一个机构能够站出来说这个病到底怎么治,如何治得好。
据了解,钟南山也并不敢肯定能够治好这个人群,目前对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的,用了阿奇霉素、大光霉素、头孢三代抗菌素等,也有人经过一段时间再检查后发现病原体转阴,这证明药物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效果如何,有待继续观察。
而卫生部昨日给出的回复是:这个人群每个个体都可能有这样那样身体上的不适,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这一点,也建议他们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去诊断和治疗,包括像钟院士这样权威的专家和他们的医院。
专门研究卫生政策和公共领域的专家胡飞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称,究竟“阴滋病”是什么,能否传染,不能通过症状来分析,还是通过临床的诊断,但为何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确切结果,也说明了我国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还没有真正赶上社会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