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个税改革事关民生,民间要求个税改革的呼声日强;但究竟如何改革,方方面面各执己见,使得此项改革格外体现不同方向的利益诉求,难以获得共识并付诸操作。
个税改革事关民生,民间要求个税改革的呼声日强;但究竟如何改革,方方面面各执己见,使得此项改革格外体现不同方向的利益诉求,难以获得共识并付诸操作。
目前,个税改革进入公开征求意见中,广泛听取意见也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内容。针对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到了财政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
第一财经日报: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免征额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与之前人们期待的偏低,您怎么看?
孙钢:人们经常把免征额的提高与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联系在一起,这一看法有很大误区。据统计,全国城镇职工平均月工资是2000元,而2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是绝大多数,他们是不纳税的。
现在全国工薪纳税人数实际上可能就两三千万人,而城镇就业者是2.9亿,也就是说在有收入的人群中,缴纳个税的仅10%。这样,免征额提得越高,缴纳个税群体的范围越狭窄。
个人所得税所起的作用就是调节收入分配,而调节收入分配总是要有一定的征收面,所征的这些税款才能转移给贫困人口。如果交税者过少,它的作用就会削弱。在国外,个人所得税缴税的面比我们高得多。
因此,个税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提高起征点,而在于提高起征点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提高起征点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是做不到的。因为提高起征点,与中低收入者是无关的,涉及的只是中高收入的人群。
日报:从研究的角度看,最低税率5%是不是可以再低点儿,最高税率45%是不是也可以再低一点?
孙钢:对于低税率,我们倾向于再低一点,但是这样做有一定的难度,而高税率那一档低一点,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因为税率越高,越用不上,税率越高,逃税的动机越强。我们考虑把最高的税率降一下,这也显示了对资本的积累、投资的鼓励。
日报:有观点认为,目前个人所得税是一个以工薪阶层纳税为主体的“工薪税”,收入调节作用并不明显。
孙钢:可以从数字上去理解这个问题。第一个数字,200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3949亿元,按照6000万纳税群体平均,大概每个人平均纳税额6500元,每月548元。第二个数字,2009年年收入在12万以上的申报人数约269万人,共交个税1384亿元,占个税总额的31%。如果将3949亿税额完全补给那些不纳税的群体,不纳税群体按总人口算大概在12.7亿,平均每个人每个月得到26元钱,是这么一种水平。
日报:目前的个税体系还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呢,您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期望是什么。
孙钢:不完善的地方还很多。首先,从税制模式上看,目前的分类征收制是一种比较落后的税制模式。分类征收的好处在于比较简便,计算起来比较容易,扣缴也比较方便。但分类税制最大缺陷就是公平性差。同样所得,税负可能就不一样。所以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今后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其次,扣除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现在采用一刀切的做法,不管什么人都是一个标准。
这次改革是个人所得税改革中意义非常重大的改革。虽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它减少了纳税级次,扩大了级距的适用范围,有利于征管效率的提高,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日报:在收入分配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否用流转税改革替代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改革。
孙钢:从当前我国税收收入格局来看,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在内的各种流转税收入占到70%左右。而流转税是间接税,其特点是易转嫁出去,税收的承担主体难以控制;且具有累退效应,即高收入者所纳税款占其收入的比例反而少于低收入者。
如果想通过流转税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其调整作用可能是逆向的。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