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灾民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重建民房和社区基础设施,因为借贷而负担大笔债务,传统种养殖业也因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起伏不定而变得非常脆弱,重建的道路仍然漫长
【财新网】(记者 蓝方)汶川5·12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灾区住房、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已告一段落,而灾区居民的生计恢复,仍需要外界的关注和支持。
2011年5月9日,国际发展及人道援助机构香港乐施会在京召开“乐施会地震灾害救援及重建经验分享会”,就乐施会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灾害中的紧急救援和重建经验,与公众进行了分享。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汶川大地震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2.4%,完成投资787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8658亿元的91%;未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属于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647个项目,已完工81.6%,完成投资1052亿元。据四川省统计局年初发布的调查结果,四川绵竹、江油、青川、汶川等重灾区,目前已基本实现“家家有房住”的目标。
尽管基础设施重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乐施会方面仍强调,重建的道路仍然漫长。
乐施会成都办公室经理翟凡表示,政府资源的分配,多集中在重灾区、极重灾区的乡镇一级以上,投向边远、贫困的基层社区的资源有限。据其介绍,当前灾区有4534个基层社区,但包括政府、社会资源在内的投放依然太少。灾民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重建民房和社区基础设施,因为借贷而负担大笔债务,传统种养殖业也因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起伏不定而变得非常脆弱。
乐施会因而呼吁社会各界继续关注灾区,尤其是非震中的边远、基层社区的生计发展。
乐施会将其灾后重建工作分作三个阶段:首先选择及确定重灾区的项目地点,进而与政府扶贫部门合作,修复和重建包括道路、桥梁、储水库等在内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进入的第三阶段,则强调通过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等途径,恢复贫困受灾村落的生计。
截至2011年3月底,乐施会在汶川地震灾区三省共投入救援和重建资金约1.22亿港元,在5·12地震灾区共实施了172个救援和重建项目。乐施会方面尤其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乐施会兰州办公室副经理余振威介绍,乐施会希望通过参与式的项目管理,培育基层社区民众的自我组织意识,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
所谓的“参与式”重建,具体体现在民主立项、民主管理和民主实施三方面。项目的内容通过社区需求评估来确定,村民在村民大会中通过投票、排序确定项目内容;其后由村民选举村民代表成立施工、物资采购、财务监督等小组进行管理,普通村民则投工投劳,公示报告工程进度。
翟凡强调,此种重建模式的本意,即是让老百姓本身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一方面提升村民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公共事务的透明度和公平度。■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