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尘天气呈减小趋势 气象人才青黄不接

2011-05-05 10:55:00 | 作者: 陈勇来源:经济观察网

【编者按】今年1-4月的沙尘天气过程是2000年以来最少的,今年5月我国沙尘天气肯定是“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勇 虽然今年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沙尘暴席卷了华东地区,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1-4月的沙尘天气过程是2000年以来最少的,而且伴随着冷空气的减少和减弱,今年5月我国沙尘天气肯定是“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

杨贵名称,一般而言,沙尘天气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物质条件,即必须有一定规模沙(尘)物质储备的地区,也就是熟知的“沙源地”,如沙漠、沙地、戈壁、干涸湖泊、大片裸露干燥疏松、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化土地等;二是气象条件,简单的说,由于大气不稳定的强热力所产生的边界层大风,将沙尘吹起,被上升气流输送至较高空中,再由中低空的急流将沙尘“运输”到较远的地区,传输过程中伴随沉降,为沿途地区“制造”了沙尘天气。

“这和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冷空气势力强、大风天气多发、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位置接近沙源地区都有关联。”杨贵名说,从目前数据分析来看,今年沙尘暴的密度并没有增加,只是因为特别集中,给大家造成了错觉。

据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本次沙尘天气起源于新疆南疆盆地和蒙古国南部,这些地区风蚀沙化严重,沙源物质充足,加之近期降水偏少等因素,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发展。

他说,此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主要是受较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影响。如果没有强冷空气入侵,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的次数和强度,主要取决于冷空气的多少和强弱。今年春天冷空气偏弱,因此沙尘天气的次数和强度也不及常年平均。”他认为,沙尘暴属于正常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次扬尘天气,它发生的原因是气象条件。虽然和大家认为与环境破坏、地面的沙源条件等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此外,从近50年的沙尘暴天气次数变化统计和分析来看,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沙尘天气呈逐步减小的一个趋势。但杨贵名认为,虽然与外界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是不一定完全说人类保护环境措施,就能减少沙尘的发生。但从长期的波动和演变趋势来看,前景不会像大家担心的那样越来越严重。

他坦言,要做到彻底防治沙尘暴不可能,因为只要存在沙源的条件,那么有大风天气就会出现沙尘,并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

“中国在气象方面的投入,还是太少,而且在人才培养上,依旧还是青黄不接。”杨贵名说。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