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参与“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中央企业来说既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参与“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中央企业来说既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仅今年将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房,就意味着1.3万亿~1.4万亿的投入。为督促企业积极参与,管辖着120户中央企业的国务院国资委昨日就央企进军保障房市场吹响了号角。
鼓励多行业央企参与
在这份名为《关于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中,国资委要求央企要“把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投入力度”。
参与保障房建设除了是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的应尽职责外,国资委还动员勘察、建设等多个行业的央企参与。
《通知》表示,勘察设计企业要充分发挥其在人员、资质、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接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设计;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抓住各地在保障房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融资、税费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的机会,将保障性住房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工程建设企业要利用企业在规模、质量、成本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承担保障房项目的建设任务;建材企业要努力保障各地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建材的供应。
至于央企自身的矿区土地改造建设,国资委鼓励矿区企业要利用有关优惠政策,争取将本企业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纳入当地的保障房建设计划。
国资委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发布《通知》的主要目的是响应国家政策,推动央企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并保证保障房的质量。
不过,继《通知》之后,国资委是否还会跟进出台一些推动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政策,本报记者未能从国资委得到进一步的消息。
多家央企已“掘金”保障房
事实上,中央几年前出台保障房政策后,已经有多家央企深度参与了保障房建设。前述国资委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央企当中,目前承建保障房项目较多的是中冶集团、中国建筑(601668.SH)等企业。
从冶金领域进入房地产的中冶集团已在保障房领域打拼数年,相关业务主要集中在其子公司中冶置业。根据目前的市场分析,中冶集团已拥有50多个保障房项目,其中40多个正在运行。国都证券的预测是,今年中冶集团的保障房建设总规模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
而中国建筑201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总规模已达1155 万平方米,占公司在施总面积的3%,中国建筑的保障房项目已经到了规模化生产阶段。
承建模式目前仍是央企参与保障房开发的主要形态。以中国建筑为例,其以承建模式参与的保障房总面积占其全部保障房开发面积的近七成。
保障房虽然售价较低、开发利润仅在3%~5%左右,但优势在于建设模式比较简单,管理、施工、运作难度不大,且资本运作的过程比较安全,回购有保障,符合国家政策,在房地产开发用地持续受限的情况下,借助保障房与商业性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也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紧缩政策下的市场机会。
国都证券就认为,中冶集团保障房项目的毛利率可以达到10%~15%,而且公司还可以通过建设保障房获得比较好的市场形象,并借助区域改造,向商品房市场发展。
对于建材企业而言,保障房市场也是难得的大餐。央企当中,主营建材的中国建材集团(03323.HK)董事长宋志平就曾表示,保障房建设对水泥及新型建材产业的影响正面,估计在今年二、三季度会有所体现。预计该集团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水泥产能将达到2.5亿吨,未来5年达3亿吨,其中,该公司今年25%的水泥销量将来自房地产市场。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