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1.78亿人,占比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老龄化程度迅速加深。
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1.78亿人,占比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老龄化程度迅速加深。
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老龄人口的比例增加,14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人口比例迅速减少。根据普查结果,0岁~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普查得出的老龄化加快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介绍,目前三四家全球和区域研究机构所做的研究表明,中国在加速老龄化。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49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31%,老龄化程度仅次于欧洲。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目前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不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可能“未富先老”。
老龄化程度加深除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外,还将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很大影响。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社保制度改革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持续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应对老龄化加深带来的压力。
郑秉文表示,中国的老龄化已经敲响警钟,需要决策者提前做好制度改革准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挑战。
郑秉文分析,财政转移型的社保制度解决的是资金问题。但老龄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养老服务的不足。有了现金,未必有服务。比如数量众多的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可能会面临有钱买不到服务的问题。
郑秉文建议,应提前做好准备,为社会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等产业提供好的发展环境,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老年服务需要。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老龄化人口增加也意味着中国有巨大的养老和社会保障建设需求,这也将创造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2020年前的中国经济》就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储蓄者(35岁~59岁)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下降,而纯消费者(65岁以上)的比例则会上升。这将导致家庭平均储蓄率的下降。“我们预期政府将加大力度,要求盈利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向国家支付红利,而这又将导致企业储蓄的减少。政府储蓄并不会因为收取国企的红利而增加,但国内储蓄却会因此而减少。储蓄率的下降将导致投资率以及资本形成的走低。消费占GDP比重将会上升,投资占GDP的比重将会下降。”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