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指出,儿童营养问题应完成从“家庭的事情”到“国家的事情”的观念转变,政府需制定未来长期发展计划
【财新网】(记者 周凯莉)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西部农村学校供餐机制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应建立全国性的儿童营养计划,其重要性等同于义务教育制度。
李实认为,对于儿童营养问题,国家重视程度不够,应完成儿童营养问题从“家庭的事情”到“国家的事情”的观念转变。 政府应制定未来长期发展计划,并把解决儿童营养问题作为顶层提升内容进行考虑,其中学校供餐问题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应扩大学生接受营养补助的范围,将仅为住宿学生提供营养补助,扩大为将非住宿学生的营养改善纳入补助范畴。比如,对贫困地区进行区域普惠性,不管学生的家庭收入状况,每位学生都可以带一袋牛奶或者两个鸡蛋带回家,而不是目前更为常见的选择性方式。
李实建议,在机制设计上,按照中国模式,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联合起来办事。在很多贫困地区,对于财政转移问题、用餐资金来源,都应由中央政府建立专门的机构,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并加入民间机构的力量,更好地实现分权、集权相统一的方式,对儿童营养计划全方位配合。
同时,受惠人应被要求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比如由当地机构共建监督委员会或者评估委员会,对每一个学校的用餐计划进行合理评估。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看来,解决儿童营养贫困问题,应从起点平衡着手,实施全面普惠制。他认为,中央财政有足够的资金实施全面普惠制度,解决儿童营养贫困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项目,而这个公共服务项目是保障我们国家市场经济起点平等,而且保证后一代人变得能力更强的保障,这是更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丁宁宁说。
随着未来国家贫困线的提高,中国的贫困人口将从3000万上升为1.3亿,当新的贫困标准确立以后,中国的儿童贫困人口将接近4-5千万。儿童营养的贫困,将成为未来中国教育面对的一大问题。■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