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生态学专家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在釜石港海岸线一带,种植了大片的红树林,情况或许不会这么糟糕。
在这次日本罕见的9.0级地震中,位于岩手县釜石港的世界第一防波堤,未能抵抗住海啸,导致釜石市整个市区被海水吞没。
这座花费近30年、耗资1220亿日元(1美元约合82日元)、高63米、号称固若金汤的防波堤,在海啸面前不堪一击。人类应该从这次灾难中悟出一个道理:再精巧和坚固的人工设计,在大自然面前都显得很脆弱。
“海岸卫士”红树林
有生态学专家提出一个假设,如果在釜石港海岸线一带,种植了大片的红树林,情况或许不会这么糟糕。当然,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因为红树林只能生长在赤道附近的热带、亚热带淤泥质海滩边,而日本因为纬度较高,红树林无法在此生长。但这个假设是包含科学依据的,也是有历史事实作为证明的。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地震,震级和日本一样,并引发印度洋海啸肆虐,排山倒海的巨浪恶魔般地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了无数房屋、船只,还有许多人的生命。然而,在这场灾难中,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沿海的一个小渔村却幸免于难,原因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仅仅是因为那里有茂密的红树林。在泰米尔纳德邦其他3个村子里,红树林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海啸的危害,当时每一个村子都有1000多户人家,红树林从铺天盖地的巨浪之下,拯救了他们的生命。
红树林的神话不只是发生在国外,中国也出现过关于它的奇迹。1958年8月23日,福建厦门曾遭受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袭击,12级台风由正面向厦门沿海登陆,随之产生的强大而凶猛的风暴潮,几乎吞没了整个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但在离厦门不远的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生长着高大茂密的红树林,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甚微。
类似的神奇事件,也发生在海南、广西、广东等沿海地带。正因为红树林具有防风、防浪、固堤之功能,所以被誉为“海岸卫士”,被称为海岸线上的“绿色长城”。
厦门大学植物生态学副教授、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文卿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红树林凭借其发达的根系,密集地扎根于海滩的淤泥中,支撑着浓密的树冠,成为抵御风浪、固岸护堤的天然稳固支架。有数据显示,红树林带宽度100米,高度4~6米,郁闭(林木树冠彼此互相衔接的状态)40%,消浪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其盘根错节的根系,能有效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加速海滩淤泥的沉积,使海岸不断向大海延伸。
除了护岸卫士美誉之外,红树林也被称为“鱼虾粮仓”、“鸟类天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责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唐丹玲向记者介绍说,红树林是一个高效的海洋生态系统,许多海洋动物就在红树林内定居、繁殖和索食;红树林也是鸟类良好的栖息觅食地,处于南北回归线海边的红树林,成为鸟类从北向南迁徙的中转站。
红树林面临的威胁
尽管红树林具有如此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但还是面临着人类的破坏和威胁。在城市化、工业化和泛滥开采的冲击下,红树林不仅面积在减少,而且生态系统正遭到破坏,红树林种类逐渐减少,里面的生物多样性下降。
唐丹玲教授告诉本报记者,我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福建和浙江南部沿海一带,因为其生存条件是在海陆交界处,对地理位置要求比较严格,对海岸的保护具有不可替代性。但近年受城市化扩张,特别是一些商业项目和旅游项目的过度开发影响,广东、福建等地的红树林曾遭到严重破坏。
瑞尔保护协会中国项目主任李诗扬认为,过度捕捞也是红树林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因红树林落叶及其复杂的根系为底栖生物提供了天然优质的饵料,所以在红树林区有大量虾蟹、双壳类生物。而祖祖辈辈生活在红树林的村民,他们最直接的经济来源就是到红树林里捕捞。村民过度的开发、养殖以及不规范的抓鱼、炸鱼,对树木的生长造成很大的损害。生物链是一环扣一环的,鱼类减少了,其他生物肯定也将减少。
王文卿告诉本报记者,从世界范围内看,除了美国和澳大利亚部分地区红树林面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之外,红树林总体面积是下降的。从中国来看,2000年之前,确实存在面积大幅下降的过程,到目前,全国红树林面积不足230平方公里,但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一些环保组织、专家学者和民间团体的呼吁下,人们逐渐增强了保护意识,对红树林直接、大规模的破坏已很少发生,全国70%以上的红树林已被纳入保护区范围。
尽管大面积的红树林破坏有所遏制,但也面临一些其他问题。王文卿说,比如成规模的原生红树林已所剩不多,红树林质量比较差,衰退速度很快,树的种类越来越少,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差,常见种类在不断减少。超过15%的种类处于濒危状态,病虫害越来越多。而且,大规模海堤建设对红树林的负面作用开始显现。海堤断了红树林的后路,阻隔了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和信息流,改变了红树林区的水文。这种变相的破坏,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值得思考的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红树林及海洋鱼类长期跟踪的监测系统,缺乏合理、科学利用好红树林的方式,红树林的养殖容量和密度都缺乏科学的监测和规划。”王文卿对本报记者表示。
东寨港实验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曾说:“公众参与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红树林的保护,同样需要当地居民和渔民的共同参与。但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很多地方,一片红树林,就是当地居民的生活来源。如何处理好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和红树林保护的关系?如何寻找可替代方案来既保护红树林,又让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收益不下降?这恐怕是红树林保护急需寻找的答案。
海南东寨港是我国红树林保护比较好的地区,这里是150多种鸟类的栖息地,红树林面积1578公顷,据统计,在中国红树林树种中,有90%分布于东寨港。但是,对于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局长、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博士郭建来说,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也是如何协调好红树林与周边22000位居民的经济利益关系。在这些居民中,有一半是渔民。他们就居住在红树林旁边,中间没有任何缓冲带,无论是捕鱼还是搞养殖业,红树林,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
郭建以前是南京林业大学的一名教师,后来作为引进人才,先来到了海口林业局,再调到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做局长。他对记者表示:“我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保护好这片红树林。但如何监管和保护,确实是一个大难题。”靠原始的说服、巡逻和惩罚,很难禁止人为的干扰,只有通过切实的手段解决社区与保护区利益冲突问题,号召当地居民一起参与保护,才是可持续之道。
目前,东寨港保护区正在探索一种保护方案,并逐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东寨港与瑞尔保护协会合作开展“自豪项目”。据李诗扬介绍,这个项目的核心是解决当地社区与保护区在鱼类资源利用方面的冲突。方案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激励当地居民对那些让自己社区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感到自豪,二是向社区提供取代破坏环境行为的替代行为。
具体来说,项目通过社区与保护区签订共管协议,推广可持续的捕鱼方式,渔民将遵从禁渔区与禁渔期的限制,比如在候鸟迁徙高峰时节,放弃捕鱼活动;放弃如迷魂阵、炸鱼、电鱼和毒鱼等破坏性捕鱼手段;放弃在濒危物种生存至关重要地区的捕鱼活动等。同时,渔民在保护区中合法捕鱼的权利将能够得到保障,渔业资源也将逐步得到恢复。
这是一种基于社区的环保解决方案,既有情感和态度上的认同,也有行为方式上的转变,还要考虑经济利益的替代方案。禁渔区虽然在短期会使社区的收入受到影响,但是鱼类个体大小和数量将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增长,使渔民能够获得可持续性的收益,居民更有保障的食物安全和得到改善的水质,使得保护和发展得到有机统一。
郭建说:“瑞尔保护协会的自豪项目,确实为保护区带来了赢得社区信任和支持的有效方法和工具,为保护与社区发展协调统一起到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东寨港保护区还正在制定一个开发和建设的统一规划。据郭建介绍,这个规划将通过有实力的公司进驻,配套建设生态化的服务设施、观景、观鸟及游憩设施等,形成自然、生态的海上心灵家园,产生经济效益,从而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更好地保护东寨港红树林,提升红树林湿地环境的修复效果。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