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国内外消费者来说,透明是信任的基础,”任筑山说,“政府应该让食品安全法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更加透明,食品企业也应该让食品制造的工艺更加透明。”
【财新网】(记者 戴廉)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任筑山在4月21召开的“2011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中国需要在立法、监督等各个环节增加透明度。
“对于国内外消费者来说,透明是信任的基础。”任筑山说,“政府应该让食品安全法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更加透明,食品企业也应该让食品制造的工艺更加透明。”
任筑山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政府方面因为受到各方面压力,所以在制定法规时显得“太急了”,没能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反馈。其结果是,消费者、企业等各方面都缺乏参与感,致使制定出来的法规有时难以执行。此外,参与政府法规制定的主要是专家,“很多法规是关着门制定的,也会引起公众疑虑”。
任筑山指出,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立法的过程比较长,并且注重社会各界的参与。
不过,任筑山也表示,这种“急”有时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事情发展得太突然,而中国政府一向比较强势,习惯了这样的处理方式。“这其实也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可以改变的通路,比如在法规执行一两年后要回顾一下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要作出相应的修改。”
任筑山建议,在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时,要向全社会收集意见,包括企业和消费者,并根据征集意见修改法规,在法规实施后还要继续对法规进行修订。而食品安全咨询委员会必须由各种社会成员构成,比如消费者代表、企业代表、媒体代表等。这其中,还需要一个公开的选举程序,要面向公众召开公开会议,并向各界代表提出基于严格科学研究的推荐文件。
任筑山认为,企业界的透明度也很重要,因为“安全的食物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由希望安全的制造者制造出来的”。
“国外的很多企业可以让消费者参观,同业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观。因为对于食品企业来说,面对食品安全的问题,大家不是竞争关系,而应该成为合作者。这方面,大企业可以带动小企业。”
他举例说,美国一家享有盛誉的奶酪企业采用了透明的车间,并对其他企业免费培训奶酪安全制造的工艺,以提高整个行业的食品安全水平,而企业最终会从消费者那里得到回报。
此外,任筑山还建议中国的教育机构为食品工业从业人员开发出食品安全培训课程,并研究中国特殊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学者成为食品安全专家而不受任何经济实体的影响,并建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和消费者调查中心;建议大众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诚实报道,将专家和科学观点作为报道的基础,考虑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每周报道以教育大众。■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