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领导借已故岳母名义牟利,现实版死魂灵事件在湖北上演

2011-04-22 15:02:16 | 作者: 综编来源:华财网

【编者按】 俄国文学巨擘果戈理曾在他的小说《死魂灵》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

 

       俄国文学巨擘果戈理曾在他的小说《死魂灵》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俄国的地主们将他们的农奴叫做“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最后,阴谋被拆穿只能落荒而逃。而近日,这一相似的利用死人谋取利益的手段,在中国大地上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更可气的是这一阴谋时隔5年之后才被拆穿。

【事件背景】

近日,一篇“湖北干部利用已故岳母参股,一跃成为亿万富翁”的实名举报网帖引发网民关注,网帖反映湖北一国资企业董事长戚名振以已故岳母的名义出资540万元参与企业改制,并从中获利。随后,新华社中国往事记者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这一事件基本属实。

据举报人谭红霞称,她曾在中福物业注资的国有企业中社福实业总公司中工作,早在2005年,谭红霞已经开始向工商部门、检察院举报中福物业改制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随后,她与父亲、哥哥三人被黄石市黄石港区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批捕,审理期间父亲去世。2010年6月,黄石港区检察院撤销此案,并对他们进行刑事赔偿。官司一了结,她随即上网继续对戚名振进行实名举报,才使这一诡异的借尸牟利事件曝光。

【事件由来】

中福物业成立于1997年,由中社福、武汉市迅利达工贸开发公司和武汉市大江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中社福出资500万元。戚名振既是中社福的董事长、法人代表,也兼任中福物业的董事长、法人代表。

  2003年11月中福物业向中社福递交“要求转让股本的报告”,2004年3月中社福将投入中福物业的500万元注册资本和相应的股本比例原价转让给武汉市星王城市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随后,在中福物业增资扩股过程中,时任中社福董事长、中福物业董事长的戚名振以自己和已故岳母的名义共出资600万元入股。戚名振继续并一直担任中福物业董事长、法人代表。

【各方回应】

为了解戚名振为何要以去世岳母名义入股,“中国网事”记者电话联系中社福了解情况。对于从2004年起至今一直担任中福物业董事长、法人代表的戚名振的情况,中社福公司纪委书记王元平却蹊跷地表示,戚名振“已74岁,目前身体不好,不能接受采访”。她说,当初中福物业改制是由于“企业长期亏损,负债累累,有项目却没有资金开发”,于是国资选择了退出。至于戚名振用去世岳母的名义持股,“是为了避免以后股权出现争议”。

  湖北省国资委表示,网络举报信中反映的问题主要是2004年前后的问题,当时中社福公司及下属的中福物业公司属于中华慈善总会管理。该企业在2007年划归湖北省国资委监管时,下属物业公司已经改制。目前也只能通过中社福了解当初的改制情况,国资委对此不太知情。

【事件反思】

武汉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授、博导李新天说,中福物业改制中出现的疑点,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其实是由于疑点背后隐现着国企改制中曾经出现过备受诟病的两大问题。

  第一,对资产高值低估。目前我国资产处置报批手续尚不完备,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因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有的不按规定进行评估,或者评估缩水,导致交易价格明显低于市价。

  第二,改制操作不公开、不透明,审批不严格。一些企业在处理国有资产产权时,企业的产权交易往往不进行公开招标和拍卖,而是搞“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企业卖多少价由少数人说了算。另外有些企业内部少数领导人入股、坐庄、内外勾结、套购,坐收渔利或转手倒卖。

  李新天教授说,针对这两大问题,对于国企改制来说,不仅得有细致、全面的资产摸底和事前监管,还必须建立并完善具有连续性的事后追责机制。因为,改制中的问题往往在改制后才会一一浮出水面,而且有些拖的时间很长,这时监管部门面对更为复杂的产权结构、债务纠纷,以及主管部门变更等历史瓜葛,必须有办法、有机制来进行核查与追究,不能让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游离于监管之外。

  对于戚名振此人到底从国企改制中获利多少以及采取了哪些非法或灰色的手段转移国有资产,有关国资监管部门是否存在失职和渎职行为,本网站记者将继续关注。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