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接近青海省发改委的人士表示,由于自然环境复杂脆弱,区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勇 日前,《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国务院通过。至此,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新疆六省区27个地区179个县未来十年发展大计落槌,六省区也将共同直面生态与发展的双重压力。
此外,《规划》针对青藏高原的环境现状明确提出,将划分主体功能区。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将青藏高原划分为生态安全保育区、城镇环境安全维护区、农牧业环境安全保障区、资源区和预留区等其他地区,并制定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接近青海省发改委的人士表示,由于自然环境复杂脆弱,区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与会的一名官员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称,西部六省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官员说,“要将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清洁优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他表示,在未来五年里,国家将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上述人士透露,构建以生态农业、生态牧业以及科学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也被提上了高原六省区的议事日程。
据悉,在当日会议上,还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保障资金投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据介绍,未来将实施包括划分主体功能区在内等五项具体措施,从“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到加快传统农牧业生态转型,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传统能源替代。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