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土资源部领导正在要求有关司局抓紧研究中西部地区用地差别化管理政策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宋尧 “部领导正在要求有关司局抓紧研究中西部地区用地差别化管理政策。”4月18日上午,在第一季度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案件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这样表示。
2011年第一季度的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形势似乎从总体来看表现很平稳,违法案件数量达9832件,较去年同期略有上涨,上升了3.7%,但涉及的土地面积却同比下降了1.6%,仅有7.3万亩。
对于每年的土地使用,都由省级政府汇总之后上报给国土资源部批准方可使用,不过,不安计划使用土地,或者未走完程序使用土地的情况一直存在,而为遏制这种趋势,国土资源部也加大了督查执法的力度,对地方政府加强监督。
今年的土地督查结果虽然显示违法用地尚在可控范围内,但数字背后的一些趋势性问题却让李建勤有些担忧。
“中西部地区违法违规用地总量大、比重上升;经济发达地区规划缺空间,潜在的违法违规用地风险加大。”李建勤这样称,他掌握的数据显示,目前中西部地区的违法违规用地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全国总额的58.9%。
“目前我们国家的形势是东部大调整,中部大发展,西部大跨越。”对于中西部违法违规用地反弹的原因,李建勤分析称,在发展与跨越的主导下,用地紧张已经成为
西部地区的主要压力,这是中西部地区土地违法增多的主要原因。“前几年西部有些地方的建设用地指标都用不完,现在也出现了指标不够用的现象。”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土资源部开始考虑针对这一形势作些政策上的调整,而其方向则是用地差别化管理政策。“在用地审批环节更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李建勤称。
这可能并不意味着国土资源部将放大对中西部地区的用地指标,因为李建勤还着重强调,“在(用地指标)总量上依旧要加强管理。”同时,他还表示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违法违规用地形势的巡查力度。
上述表态中对中西部地区有利的,或许仅有用地审批环节进行的改进这一条。但同样也会大有裨益。审批环节效率的提高,将加快被批准的土地实际投入生产建设的速度。周转速度的加快,或许也能缓解各地的用地饥渴。
“大型项目的审批非常慢,有可能长达一两年。”一位中部省份的国土资源系统官员曾对记者表示,外加上征地环节的拖延,有的土地甚至可能要花上三五年时间才能真正完成供应。也正是受此影响,过去几年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往往大于最后实际供应的建设用地。例如在2009年,当年全国批准建设用地达57.6万公顷,不过最后的实际供应却仅有31.9万公顷。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