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背影:京都议定书或有断档威胁

2011-04-13 08:04:00 | 作者: 冯迪凡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令人担心的是,“在第一和第二承诺期之间没有真空断档是《京都议定书》有法律效力的保证。在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不能出现断档的情况。”

4

月8日的曼谷会议落幕后,留下一个绕口令一样的决议。

“各协约方在(上)周五同意了一份日程,朝着年底在南非德班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能够达成一个全面和平和的成果而迈进,”这份决议文件表明,“各国政府同意上述成果应该既体现坎昆协议的情况,也要体现那些虽然在坎昆没有解决,但是仍然是2007年各国同意的巴厘岛路线图计划中一部分的那些问题。”

这一没有明白表述的“问题”,即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未来。

不愿德班成为《京都议定书》葬身之地

在此次会议召开之前,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曾经对年底的南非德班大会的结果作了三种情景分析。

第一种情景是2011年南非德班第十七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大会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综合的、平衡的和较高政治承诺的条约。

第二种情景是,德班会议为2012年的韩国首尔会议扫除一些障碍,铺平道路,争取更多的时间。杨富强表示,第三种情景南非德班会议无果而终,在首尔会议上很可能只有“各自目标,分别表述,志愿实施”的文件, 而没有强制性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

从6天的曼谷会议进展效果来看,第一种情景显然减分,第二和第三种情景增加了可能性。杨富强在发给记者的邮件中表示:“对曼谷会议的概括评价是:政治意愿低迷,僵局依旧。”

“缺乏足够的政治意愿,互信不足是这次会议的特点。”杨富强表示,值得庆贺的是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LCA)的“议程”也在最后一分钟敲定,使6月的波恩会议能够进入实质性的谈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通览整个议程,基本是按“77国+中国”集团的提案为蓝本修改补充而成。杨富强表示:“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基本包括在内,其他国家的重要议题也仍在字里行间显现。这是个‘双赢’的结果。新‘议程’比较全面和平衡。”

LCA会议主席雷弗斯耐德(Daniel Reifsnyder)在结束语中终于可以轻松地向代表招呼“6月波恩会议见”。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实质性议题的进展才是会议的主轴。

与LCA工作组相比,《京都议定书》工作组(KP)早已按原先确定的议程进行,但屡屡在关键的有进取心的减排目标上“卡壳”,杨富强表示。

这集中表现在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的讨论上。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减排是发达国家的国际义务、历史责任和道义责任,不应附加任何条件。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和妥协的空间。”率团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曼谷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黄惠康表示。

代表小岛国发言的格林纳达大使威廉姆斯的发言则更加直白一些:“我们之中没有任何人希望南非成为《京都议定书》的葬身之地,我们希望尽一切努力维持《京都议定书》。”

“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减排行动是其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历史责任和道义责任。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到期,一些发达国家仍在试图从坎昆协议基础上倒退,对承诺第二承诺期设定一系列奇怪的前提条件,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黄惠康表示,“中方认为,延续《京都议定书》和第二承诺期是当前谈判取得成功的必需条件,是发达国家应尽的国际法律义务,不应附加任何条件。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坚定不移的立场。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和妥协的空间。”

黄惠康并表示:“中国代表团带着诚意和期待来到曼谷,希望完成巴厘岛路线图的要求,在坎昆会议决议基础上,就谈判决定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问题取得共识。”

美国不愿参加任何国际协议

然而,一周多来的谈判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果。黄惠康认为:“由于很多发达国家缺乏政治意愿,为逃避其应承担的国际义务,而对谈判提出附加条件,导致本工作组的工作进展缓慢。我们对此深表关切和忧虑。”

目前,《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在2012年底截止。

历史上,《京都议定书》就几经磨难,还曾遭受到美国退出的威胁,多数附件1国家的实际减排和承诺目标之间差距过大,除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外,许多发达国家达不到预定的责任目标,国际公约履行的权威受到质疑。杨富强表示,这主要是许多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的应对上政治意愿降低,动力不足所致。

其中,《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是《京都议定书》的生命线。杨富强表示,从2007年的印尼巴厘会议到现在的曼谷会议,工作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不要第二承诺期。

“如果没有第二承诺期,《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底就寿终正寝。”杨富强表示,“尽管目前尚未有一个附件1国家宣布没有《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有些国家以实际行动暗示不支持《京都议定书》有第二承诺期的说法。”

在此次会议上,日本和俄罗斯代表在曼谷都重申同意“第二承诺期”。不过两国也表示,希望可以参加一个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更广泛的包括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的全球协议。

欧盟最高谈判代表梅兹格(Metzger)则表示:“欧盟在理论上肯定希望有一个单一的法律框架,但这看起来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我们希望其他国家也有所贡献,或者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或者在被动方式里面。”

对此,杨富强表示,在这次曼谷的KP工作组会议上,附件1国家仍然说着车轱辘话。没有一个附件1国家表达强烈的政治意愿,明确表示加入第二承诺期,并作出承诺。

同时,有的附件1国家把KP的承诺与LCA的承诺相关联,形成连环套死结。杨富强表示,发展中国家认为,LCA与KP在法律的强制性要求和最终形式都不一样。KP工作组要打破这种联系,率先完成谈判任务。

不过相比起来,美国的态度就更强硬与恶劣一些,有NGO甚至发通讯稿称美国代表团的行为是“恶名昭著”的。

在此次曼谷会议召开期间,身在纽约的美国气候谈判最高代表斯特恩明确表示,美国不仅永远都不会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同时也不太想看到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

令人担心的是,“在第一和第二承诺期之间没有真空断档是《京都议定书》有法律效力的保证。在2012年第一承诺期到期后,不能出现断档的情况。”杨富强表示,“然而KP工作组的进展情况很不乐观。”

“留给工作组讨论的时间也只有一年半,极其有限。如果出现断档的情况,《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就会落空。”杨富强表示,“发达国家在承认第二承诺期上预设了许多先决条件,所有缔约方,包括发展中国家都要对减排承担共同的责任。附件1国家的承诺不仅是与附件1国家可相互比较,还要与排放大户美国的承诺可相互比较。除此以外,要求排放量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要有可比性。”

中国代表团相信多边主义价值

此次,美国彻底明确了其根本没有意愿在联合国气候公约的框架下与其他各国合作协商减排指标。

针对于美国代表团所提出的方式有可能超越联合国程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官员无不指出:“UNFCCC是各国抗击气候变化的唯一场所。”

“中国代表团相信多边主义的价值,从坎昆到德班,尽管路途并不平坦,我们仍充满期待。”黄惠康表示,“我们希望各国代表本着积极建设性的态度,在坎昆协议成果基础上,向前迈进,推动南非德班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与此同时,正如玻利维亚代表所指出的,即使在没有资金支持或技术转让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自愿减排努力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现有行动。甚至连欧盟都公开肯定了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相关目标。

在会议期间,玻利维亚大使索隆(Pablo Solon)发布了联合国数据,其中显示:出乎大众的想象,发展中国家正在采取比发达国家更多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从根本上说是发达国家造成了气候变化问题,然而现在摆在谈判桌上的数据是:至今65%的碳减排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所占的35%。”索隆表示。

“发达国家已经决定了联合国气候谈判的目标应该是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而完全不顾这一目标对世界上上百万人的生活意味着灾难,”索隆表示,“然而,即使是要完成这一目标,全世界各国也必须在2020年前每年减排140亿吨碳。”

“而目前来看,世界各国承诺的减排目标加起来最多是87亿吨,最差情况则只有66亿吨。这一数字离科学研究得出的安全线还差得很远。”索隆表示,而就在这66亿吨中只有30亿吨来自于发达国家,彻底戳穿了“发达国家带头减排”的谎言。

索隆进一步指出,“更讽刺的是,就是在发达国家如此低的承诺里,仍然有11亿吨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等手段‘抵消’得来的, 这种‘抵消’手段将发展中国家相当部分的减排成果转移到发达国家名下,这样算来,发达国家只计划自己完成19亿吨的碳减排。”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