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本报记者 李映 摄影报道
中央电视台自1983年开办春晚以来,每年的春晚节目已成为中国百姓不可缺少的视觉盛宴,即便在春节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晚会上的节目仍是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而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聋人,却因为听不到声音而无法感受春晚带来的快乐。多年来,如何弥补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和主持人讲话中没有字幕提示,为聋人创造一个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欢乐的信息无障碍环境,是中国残联和中国聋协非常关注的问题,包括央视在内的社会各界也一直在为实现春晚直播无障碍而努力。近年来,虽然重播实现了加配字幕,但由于各种原因,春晚在电视直播时加配字幕仍较难实现。
随着社会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聋人朋友这一愿望更加迫切。在2008年科技部批准的《中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及示范应用》项目执行过程中,把为聋人提供更多带字幕的视频资源服务作为重要内容。日前,全面汇集项目研究成果建设的“中国残疾人服务网”网站已投入试运行。网站以为残疾人提供贴近需求的服务作为服务宗旨。
为满足聋人朋友多年的夙愿,中国残疾人服务网在2011年除夕之夜,首次尝试提供央视春晚网络文字直播服务。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残疾类别为“听力”或“多重”中含“听力”的残疾人朋友,通过实名注册,在大年三十央视春晚电视直播期间,登录中国残疾人服务网,便可同步观看网络文字直播。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