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在宋林的领导下,近年来华润集团的转型与扩张持续推进。相比中粮董事长宁高宁的“全产业链”概念,宋林为华润提出了“微笑曲线”,主营业务向“曲线”两侧的资源掌控型和消费终端型靠拢,中间的业务逐步退出。
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当当,既要在总部会见络绎不绝的政商人士,又必须分出大量精力赴下属各个企业调研视察,拜会地方大员。这样的工作与生活状态,他已经持续了7年。
11月,宋林刚刚拜会的高官是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以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访问期间,宋林一口气参加了好几个活动,内江“华润雪花啤酒年产30万吨迁扩建项目开工典礼”,与内江市政府签订《华润燃气增资扩股协议》及《华润置地内江市主城区四方块改造推进框架协议》。
在宋林的领导下,近年来华润集团的转型与扩张持续推进。相比中粮董事长宁高宁的“全产业链”概念,宋林为华润提出了“微笑曲线”,主营业务向“曲线”两侧的资源掌控型和消费终端型靠拢,中间的业务逐步退出。
即使如此,华润的规模与复杂性仍让人望而生畏,眼下的华润已经有7大战略业务单元、17家一级利润中心、1200多家实体企业,总资产超过5000亿元。不论是谁,置身如此庞大的企业群和利益网中,都不免生出困惑与忧虑。
宋林的忧虑也不小。对于华润的发展瓶颈,他归结为增长的挑战、能力的挑战和文化的挑战,当依靠资源获取的增长放缓,当经理人的能力无法适应企业的扩张与发展,当不同的大小组织在华润内部碰撞冲突,华润未来靠什么?
2011年,宋林在内外部说的最多的是领导力和产融结合。在他看来,组织的领导力与个人领导力的提升决定着华润的持续增长,关注人、关注组织发展、关注组织能力提升,而不仅是冰冷的财务报表。产融结合自不必说,它不仅能把华润跨地域、跨行业的众多公司聚合在一起,更能将各自掌握的巨大客户群进行分享。谁赢得客户,谁就掌握了未来。
不过,这两条路也都是畏途。在现有体制下,对国企的改造上升到对人的改造、对组织的改造,难度可想而知。而金融更是一个潜藏巨大风险的行业,尤其以华润如此大的实业规模,需要极强的金融驾驭能力,才能使其与各业务协同并进。
方向固然没错,但领导力的锻造绝非一日之功。看来,华润仍要“稳字当先”。
注:本文详见2011年第23期《中国企业家》杂志,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有意与中国企业家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市场部联系(电话:64921616-8657)。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