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马丁·戴维斯:中非之间尚缺乏个体信任

2011-12-14 15:41:00 | 作者: 侯燕俐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编者按】[标签:描述]

  中国政府在政治层面上已经做了大量关键的工作,来赢得非洲的信任,但如何将这一信任逐渐渗入到一个蓬勃成长的社会里呢?需要几代人的交流,让这种信任渗透到中非之间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侯燕俐

  “欢迎来到第一世界!”南非 New Frontier咨询公司CEO、新兴市场专家马丁·戴维斯(Martyn Davies)博士这样开玩笑。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2011年5月17日,在杭州首届非洲研究论坛暨贸易投资分论坛上,他做了一个简短的演讲,其中有一张研究图表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和非洲的经济在增长曲线上有惊人的相关性。

  毕业于金山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马丁博士站在一个热门、稀缺的研究领域——中国、南非、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之间的互动研究。20年前就来到中国的他,仍频繁往返于中非,为中国工程、电力、矿产等国有企业提供进入南非及非洲的投资咨询和交易策略,并时刻关注新兴市场之间的资本流向。

  《中国企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

  马丁:中国国有大型企业不少,也有微商业在迅速增长,如零售业者、贸易进出口公司等。西方有这样的假设:即使在街角那个开商店的中国商人都跟国家有关系,简直是扯!另一类公司是私人企业,如华为、中兴、英利太阳能等。有的私企如尚德等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战略利益有一致性,而很多西方人或南非人对公司所有权不安,认为是政府行为,因此面临信任问题。日本公司投资非洲没有问题,但中国公司投资,就变成了一个地缘政治问题。这显然是错的。

  《中国企业家》:成熟经济体如美国在非洲市场上有何应对之举?

  马丁:对于中非日益热络的关系,美国也在思考反应的方式,是采取欧洲态度,还是像苏丹事件的那种急处理,还是走软实力,还是商业策略?美国政府是否愿意为他们的私营企业进入非洲提供支持?不能。这就好像工具箱里没有物件一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多次强调价值观、愿景层面。西方社会的进化包括美国更多强调外交政策等政治原则。中国作为新力量走出来,还没有建立这种外交政治原则,更多是商业实用主义。

  《中国企业家》:可否给出中国进一步融入非洲的建议?

  马丁:中国政府在政治层面上已经做了大量关键的工作,来赢得非洲的信任,但如何将这一信任逐渐渗入到一个蓬勃成长的社会里呢?中国人相对比较封闭,有点像日本人,不太热衷接纳外国文化。这只能依靠代际更替,不能只是从北京来,也不能只是外交部的事,需要几代人的交流,让这种信任渗透到中非之间。比如中国的年轻一代是不是不再执着于到美国或者伦敦学习,而对在非洲学习更感兴趣呢?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