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12月12日,在《中国入世十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上,多位资深金融界人士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年以来,银行业的改革成果给予肯定,但同时亦指出,银行业改革依然长路漫漫。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认为,中国银行业要真正全面开放、走向国际,面临着三大挑战,包括治理结构、商业模式和人才储备。
“第一个挑战,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治理结构的挑战。目前美国为代表银行出问题,主要也是治理结构出了问题。”董文标说。
归纳起来,他认为中国银行业大致有四种治理结构。第一种是中央政府控股的治理结构,如国有控股银行;第二种是地方政府控股的模式,如地方城商行;第三种是国有大型企业控股,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最后一种是分散化控股的模式,如民生银行。
“目前的银行治理结构有严重缺陷。”董文标举例认为,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领导到银行任职,肯定会影响银行的专业性,而银监会成立后虽致力于抓治理结构,但这一问题目前并未得到解决。“如果要真正开放,治理结构也要开放,不能一股独大。”
董文标同时直言,中国银行业组织制度亦有严重缺陷。
“第二个挑战是组织制度和商业模式,如果不解决,走向国际,全面开放是不可能的。”董文标表示,就他所知,一些银行的分行、支行人员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房地产贷款上,而如果有好的商业模式,银行不会只是比较规模、拉存款放贷款这样简单的事情。
“商业组织制度必须要重大调整。”董文标认为,民生银行实行事业部制后,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效果显著。
“第三个挑战是人才的缺乏。如果在这方面没有准备好,银行业对外开放很不现实。”他说。
此外,董文标还特别呼吁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我已经连续三年在政协提案中提出这一建议。如果信贷资产可以证券化,银行就没有那么多贷款,亦方便控制增量,盘活存量。”董文标说。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