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年会】张志学:赚钱永远不能停止卓越

2011-12-11 15:43:00 | 作者: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编者按】[标签:描述]

  【中国企业家网】12月11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教授参加了“商学院年度观点”互动论坛。

  张志学教授表示光华管理学院EMBA希望给所培养的人造成一个格子,即融入北京大学的精神,也融入北京大学光华的精神,同时要有一个高远理想,赚钱永远不能停止卓越,不仅自己富起来,要让企业强大起来,更有让员工幸福起来,社会文明起来。另外,要有科学精神,缜密的思维判断和独立的人格。

  他指出中国商业价值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如果要想走向国际,就要更加国际,如果要想在本土做的好,就更要本土;二是在理念上、学问上要走高,在操作上、组织管理理念、经营管理上更加有效率,更加精益。

  以下为张志学观点全文。

  张志学:

  赚钱永远不能停止卓越

  我们北京光华管理学院1999年率先在公立大学里面创办EMBA。教育部是在2002年正式批准来做EMBA这个项目,我们当时在教育部正式批准前3年做这个事情,十几年已经过去了。当我们问中国每一位高管你了不了解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大部分人都非常了解,因为在这些年我们培养一批企业界精英。

  我本人上任工作是在2010年12月份开始做这个EMBA中心工作。我们就开始全面检讨反思带过去这些年来中国商学院,中国商学院当中最高端的EMBA教育,环境出现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大家都知道1999年,当我们率先在国内办EMBA的时候,学员构成基本上来自各个企业界最这些高管,经过十几年可以看到各个商学院开始出现一些中高管。第二个变化在十多年以前,当人们进入光华管理商学院,其他商学院管理课堂的时候他们对经济学基本理论没有太多了解,对国际上潮流管理概念也无法了解,但是我们今天在光华商学院管理学院,一些毕业清华北大的学子已经走入这个学堂,我们今天所召开的学生基础也有区别。

  还有在10多年以前,当我们EMBA首先进入的时候,是一个机会驱动的年代。可以说只要我们做一个什么事,我们总会可以赚钱的,甚至在国内变的有名起来。但是若干年以后,到2010年经过2008年这样一种西方带动的金融危机之后,加上我们政府投入,其实我们的环境已经变的非常微妙,甚至是严峻。就意味着,机会驱动年代过去了,我们现在商学院的学员面对情形不一样,对商学院诉求也就不一样,这是第三个变化。

  综合这几个变化,在2011年上半年早些时候我们启动一个大规模调整,已经毕业的这些学员,以及在校学员。经过问卷调查,问他们说你们认为在光华管理学院学习期间哪些课程对你最有启迪,哪些课程今天看来可能做的不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时,我们在校的室办学生也进行调查,尽管还没有学完,你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哪些对你有帮助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同时,我本人对每一个班级挑选5、6个人进行交流,在这个基础上启动了我们的教学改革。

  当然在改革之前,我们讨论了光华管理学院EMBA的定位究竟是什么?我们定位最终经过广泛学员,以及教员讨论,将我们战略定位,我们所培养的人是木子有格,我们希望造成一个格子,融入北京大学的精神,也融入北京大学光华的精神,你要有一个高远理想,尽管你赚钱永远不能停止卓越,不仅自己富起来,要让企业强大起来,让员工幸福起来,社会文明起来。

  另外要有科学精神,做企业也需要科学精神,缜密的思维判断,还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和这个社会当中不良的习气应该保持一定距离有自己的判断力,还有人为关怀。这是我们格子内涵。

  在这个内涵基础上,经过我们刚才进行的调研,我们对课程的改革启动了,就在今年7月8号向社会宣布,我们将传统商学院课程大大缩减,我们就开始叫做商课和经济学基础课程快速通过,我本人和每一位教员谈,无论你讲的多少卓越多么好都将课程减半,原来你花4天课程统统减成2天,我们留下这些时间干什么?

  我们又开设三类课程,面对商业环境变化,面对整个新一代企业领导者,以及职业经理人你需要在更加复杂竞争激烈环境当下,你需要进行研判,进行精密组织,我们开设一个通修课,就是让一些学有专精的教授,就某些专题给大家进行研讨,不再是一个上课基础的课程,而就这个领域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再拔高,要专精适用。同时,通修概念不再是班级,在光华管理学院在校两年同学,在纵向选择你所感兴趣的课程,这是一类课程。

  第三类课程我们发扬北京大学这样一个传统,开通史课,人文,政治,历史,国际关系等等引入我们EMBA课堂,目的是启迪各位你要放眼世界,并且对本土有深入认识,启迪他们真正新一代的商业思考。

  最后一类课程,我们叫实践课。我们在商学院当中人们经常批评我们教授做的很好,学术研究很好,论文发表很好,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和学员诉求有很大区别。所以,我们实践课是重新将我们一批卓越的校友他们的管理事件进入到课堂之间,我们派了8个教授团队到了8个企业里面进行深入研究,这是第一批,你们将会看到在1月7号的时候我们准时推出来第一批专辑,他们长期研究我们校友案例,今后这些案例写出来回头到我们课堂上与校友分享,你怎么发现一个市场利器东西,让这个企业做起来,并且到了国际和国内进行上市。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到底碰到哪些问题,有教授和我们学员共同来上这样一个实践课。

  所以说,这是我们在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引入课堂改革。在改革基础上学员整个从架构做出重大改革,我们的改革其实是可以用4个I来形容,一个I是讲究诚信,就是呼应刚才我们讲要有格,要有社会责任。第二I就是国际化,我们光华管理学院必须从教员所培养的学员要做到全面国际化。第三点我们要做到所谓新的环境底下,如果不是再一个技术驱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推动下发展,那就意味着下一步要真正进入一个真刀实枪,这时候商学院应该是给人们启迪,给人训练,拔高,我们不仅提供创新理念,创新氛围,创新技巧,以及整个调动资源,光华管理学院成立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的目的是实现这一点。

  我们讲的最后一点就是做到整合,不仅是整合光华管理学院各个方面资源,同时去整合我们MBA,EMBA本科资源。刚才也讲了由于我们EMBA的校友们有丰富案例,丰富的技巧,他们在跟我们MBA,跟我们本科生进行交流,不仅认识了本科生,影响了本科生,同时也尽了他社会责任,影响未来商业领袖。所以,我们讲四个I,通过学员组织架构和新服务,来实现我们具有理想主义,科学精神,独立人格,人文关怀,我们设立实践课,通修课,通史课等工作,这就是我们光华管理学院在2011年所做的工作。

  中国商业价值两大特色

  我先讲两个事情来引出这个事。第一你在美国走一圈在中国走一圈,问美国人对中国了解有多少,再问中国人对美国了解有多少,会发现一个不均衡。中国中产阶级以上对美国人了解要比美国总体了解对中国了解多很多,这就注定我们在中国国内培养企业的高管如果你想未来走出国际,意味着你必须是一个既对本土有了解,同时又了解国际上的,这是第一点。

  我们讲在美国本部地区你会看到相当多,包括富人在内没有护照,不晓得中国在哪,问他中国是什么样子,他还以为是清代那样不穿鞋,带帽子,有小辫。美国在世界各地走的人了解,更多人不了解。可是我们中国呢,几乎新闻联播半个小时都有10分钟讲国际上的事,使得我们街上扫大街老太太都了解,这就造成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我们的社会,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你要走出国际,必须了解别人。在整个教育训练模式来讲,第一个区别相对来讲,国际上很多社会他的发达速度,教育模式是单向的,了解我这样一种文化,只不过最近这些年亚洲和中国经济起来之后,他才非常非常表明了解一下里的都是。

  但是中国社会我们的高管未来要走向国际,你必须是一个双文化,你要了解别人文化,人家的社会,人家的商业理念,这是我说的第一点商业模式培养不一样的地方。第二点中国社会会看到,我们EMBA在短期内来看,EMBA在商学院当中还是占一个,人们感觉是一个高端品牌,甚至有点主导,这个我也不认为是正常的。那么真正在国际上商学院是EMBA为主导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我们改革开放30年,企业运作也将近30年来,积累了一批,当年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是他成功了。这些诉求一直在,由于这些人他率先进入EMBA课堂,我们让他感觉到有所收获,各个商学院投入最好资源到这,从而塑造了一个更好的品牌,感觉到EMBA比MBA更闪亮一些。

  因此又造成一个现象,今天能够看到光华管理学院EMBA,我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比10年前质量更高一些,不是说低了,是更高一些,产业更加多元化,年轻人进来,年轻CEO,副总裁进来之后构成更加多元化,学历背景也好,从事的产业更加丰富一些。所以,这样在短时间可以看到,一旦你所定位的EMBA,你的学员是一些中国社会活跃的一些高端人群,就意味着回答你的问题,第二个模式是不一样,你在理念上既有商业理念让他眼光六路,耳听八方,同时他在指示自己下面工作的时候也懂得,理念更加高,商业技能,虽然他不去操作,但是更应该教会他。

  因此,我认为中国商业价值两大特色,一你要想走向国际,你要更加国际,你要想在本土做的好,就更要本土。在理念上学问上更走高,在操作上,组织管理理念上,经营管理上更加有效率,更加精益。

  我酒量好,但不赞成杯酒文化

  我个人酒量很好,但从不喝酒。今年光华EMBA701班开始,我们每一届都有两位导航导师都是请最具有北大精神本科,从北大毕业到其他回来,本科在北大读完。我们请量教授,一个是前北京大学张富生(音译)教授,另外一位我们请了北京大学本科生32岁做正教授,他是美国回来,在国际上可以看到最出色,王瀚生(音译),一老一少,他们要求大家不要喝酒,大家本来有意见,但是4个月之间都坚持过来了,最起码在北大学习的实践没有喝酒,其他就不管了。

  我上大学不喝酒,回到家乡,我们河南人很喜欢喝酒,结果四个人喝酒三个人倒我没倒就觉得能喝酒。每个人都是一斤以上吧。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