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标签:描述]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警告称,“严重的经济困境”以及政治分歧意味着,新的全球气候条约可能“超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此言压抑了正在南非举行的国际气候谈判的情绪。
“我们必须对取得突破的期望有一个现实的态度,”潘基文表示。“就目前而言,达成全面而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定这一终极目标可能超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
潘基文承认现实之时,各方结束了又一天的谈判,紧张气氛进一步加剧。富裕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早已为人熟知的猜疑开始公开。
距离为期两周的会议闭幕、各国谈判代表理应拿出一项协议仅剩下4天之际,欧盟(EU)对中国的可信度表示怀疑,而印度指控富国提出不公平的要求。
来自逾19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正承受着压力,要求他们赶在全球唯一有约束力的气候条约《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主要条款在12个月后失效之前,敲定一项协议,延长这些条款。
该条约仅规定工业化国家削减其排放,而目前愿意接受第二轮承诺的国家已大幅减少。
同时,各国谈判代表正试图就如何启动谈判一项更全面的协定达成一致,新协定最终将覆盖所有国家,包括排放量正在快速上升的新兴经济体。
但是,上述两个目标的命运昨日仍不明朗。正在大力推动新全球协定的欧盟,对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的说法表示怀疑。此前解振华称,北京方面可能同意一项在法律上可强制执行的新协议。
“对于达成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必要性,谢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言论。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也将接受法律约束呢?”欧盟气候变化专员赫泽高(Connie Hedegaard)在微博网站Twitter上表示。
解振华后来与所谓“基础四国”(Basic)中其它国家(印度、南非和巴西)的同行一起露面,期间印度环境部长贾彦西•纳塔拉简(Jayanthi Natarajan)对工业化国家敦促较贫穷国家采取更多行动表示失望。
“我们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她表示。她援引一些研究的结果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气候政策在数量上超过发达国家。“基础四国并不是主要污染国。”
译者/和风
本网站所有内容、图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网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购买或投资后果自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