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丁宏祥:亲历进口汽车入世十年

2011-12-06 19:48:00 | 作者: 赵奕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编者按】[标签:描述]

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宏祥(资料图)

  --专访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宏祥

  【中国企业家网】(记者 赵奕)丁宏祥,作为中国进口汽车领域的践行者、见证者和推动者,他所领导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进口汽车商。入世十年,是我国进口汽车市场发展最快速的十年,丁宏祥总结“入世”十年我国进口车市场的三个阶段:2001-2005年从计划到市场;2006-2010年从繁荣走向规范;2011年后步入平稳增长。

  中企:您能否回忆起10年前,也就是中国还未正式加入WTO时,中国汽车产业的情况吗?当时,就进口汽车来说,是不是管制得非常厉害?

  丁宏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还是将来,在考量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时,有一个关键性因素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这就是高度的政策相关性。以“调剂市场,抑制和稳定汽车价格”为目的而诞生的中国进口汽车市场,从一出生便受到众多政策保护。除关税壁垒外,诸如配额、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数量限制等措施层层保护的同时,也在限制着进口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入世”则带来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于是,中国进口汽车行业的发展被交还给了市场。

  中企:在这10年中,汽车外贸领域应该说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最重要的是整车与零部件关税的下调,从现在看,这种下调对于汽车进口的发展影响如何?

  丁宏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关税壁垒第一个被打破。2002年1月起,国家海关总署陆续发布《对暂定税率进行调整的公告》,先后七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进口汽车关税从120%下调至2006年的25%。至此,我国加入WTO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全部兑现。同年,中国汽车进口实现较大增长,乘用车累计进口22.9万辆,同比增长41%;2007年累计进口30万辆,同比增长38%,进口汽车市场步入平稳发展阶段。

  中企:很多人觉得关税调整至25%,会对国内汽车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更加开放的中国汽车市场,反而更具竞争力了。

  丁宏祥:的确如此,应该说不仅仅是关税领域,我国政府是出台了一揽子的政策来促进汽车市场的开放。

  2004年,国家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进口制度由配额制转为自动进口许可制,配额时代就结束了

  2005年4月实行的《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零部件管理办法》,有效遏制了当时愈演愈烈的CKD(全散装件)风潮。这个管理办法一方面有效地防止关税流失,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我国成为汽车组装基地。

  同年十月,改变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格局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出台。国际汽车厂商纷纷成立独资的汽车品牌总经销商,新成立的外商独资和控股总经销商控制了进口车的货源、价格和渠道,从而在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真正把中国市场当作“本土市场”的经营。这些政策都是促进进口汽车市场发展的。

  中企: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外部市场正面临深度调整,这对于进口车产生了什么影响?

  丁宏祥:受危机影响,2009年虽然海关进口量为41.9万辆,与2008年相比仅增长2.8%,但进口车上牌量达35.3万辆,同比增长30.9%;2010年,中国第二次问鼎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进口汽车市场也实现了超预期增长。进口车累计上牌量64.9万辆,同比增长83.8%。总体来说,金融危机中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成为各国汽车厂商最重视的市场。

  中企:2011年,国内市场的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也是高速增长后的调整,那么进口车这块的发展会不会也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丁宏祥: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11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在在世界经济和中国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增速逐季放缓,与整体汽车市场一道进入理性增长时期。开始向质量型增长转变,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产品不断增多;3.0L以下小排量车型迅速增长;同时二三级市场的快速崛起都将促使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中企:我们也注意到在进口车中,豪华车的比重不断加大,同时增速也没有放缓,进口车市场是不是将向豪华车方向大幅度转移?

  丁宏祥:不存在转移,从进口车市场来看,目前豪华汽车的份额占60%,整体上看,一直处于较高的增长。在2011年上半年豪华汽车市场增长达到44.5%,高于进口汽车市场增速的近一倍。尤其是豪华SUV,2005-2010年6年间,以年均70%左右的速度增长。

  从四大豪华汽车公司(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的战略规划来看,预计2015年豪华车市场将超过200万辆,未来豪华车市场的竞争强度将不断加大。

  中企:有观点认为,大量进口车的进入,让跨国公司将好技术、新技术放在进口车一块,而对国内合资厂商的技术转移放慢脚步,阻碍国内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你怎么看?

  丁宏祥:事实上,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过去的产品竞争逐步发展到产品质量、营销服务、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性竞争,推动了整个产业的成熟发展。与此同时,世界前沿汽车技术的“溢出效应”也不容忽视。

  诸多领先汽车技术由进口车率先带到中国,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在消费需求作用市场走向的背景下,各大跨国公司、合资企业都纷纷加大了研发力度,在中国设立产品开发中心。这些机构早期以引进产品国产化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中国市场地位的不断强化,已逐步转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优化设计为重点,甚至包括一些新产品的开发,由此进一步优化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质量。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有意与中国企业家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市场部联系(电话:64921616-8657)

更多

快讯

三言智创(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